导航:首页 - 2015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2015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作者:jeovani 来源:深圳教育在线 更新日期:2015-1-27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angle and depth of needling),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的关键。腧穴定位的正确,不应仅限于体表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进针角度、方向、深度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应。临床上同一腧穴,由于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的不同,所产生针感的强弱、感传的方向和治疗效果常有明显的差异。正确掌握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要根据施术腧穴所在的具体位置、病人体质、病情需要和针刺手法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角度 针刺的角度 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一般分为以下三种角度:

  (1)直刺(perpendicular 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oblique 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horizontal needling):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2.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腧穴各论中已有详述,在此仅从临床实践中,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部位等方面做一介绍。

  (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臂、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平刺。对天突、风府、哑门等穴以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部位的腧穴,尤其应注意掌握好针刺角度和深度。至于不同季节,对针刺深浅也有影响,也应予以重视。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15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7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