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医理论知识中药词典:白花菜

中医理论知识中药词典:白花菜
作者:jeovani 来源:深圳教育在线 更新日期:2015-1-27

  【出处】汪颖《食物本草》

  【拼音名】Bái Huā Cài

  【别名】羊角菜(《纲目》),屡析草(《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的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有恶臭。茎多分枝,高达1米,密被粘性腺毛。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小叶5片,倒卵形或菱状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锐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细齿,上面无毛,下面叶脉上微有毛。总状花序顶生;花有梗,基部有叶状苞片3;萼片4,卵形,先端尖;花瓣4,倒卵形,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有长爪,白色或带紫色;雄蕊6,花丝下部附着于雌蕊的子房柄上;雌蕊子房有长柄,突出花瓣之上,1室,花柱短,柱头扁头状。蒴果长角状,长5~10厘米,先端有宿存柱头。种子肾脏形,宽约1毫米,黑褐色,中部微陷,表面有突起的皱褶状膜。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荒地,或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广西、台湾、云南、贵州、广东等地。

  【化学成份】含辛味挥发油,与大蒜油,芥子油相似。

  【药理作用】叶有抗刺激作用。

  【毒性】白花菜一次食用多量,或少量多次食用后易引起中毒。曾有6例食用白花菜后12小时左右,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多汗,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等。其中3例病情较重,发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腹微隆起,肠鸣音减弱。经常规处理,3天后恢复。

  【性味】辛甘,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平。"

  ②《随息居饮食谱》:"苦辛甘,温。"

  【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疟疾,痢疾,白带,痔疮。

  ①汪颖《食物本草》:"下气。"

  ②《纲目》:"煎水洗痔;捣烂敷风湿痹痛;擂酒饮,止疟。"

  ③《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理蛇咬伤。"

  ④《中国药植图鉴》:"止下痢。"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中医理论知识中药词典:白花菜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7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