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经济学原理
一,
1,需求: 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供给:厂商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2,均衡价格:
均衡点: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
决定: 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需求较少而供给较多—》商品过剩—》厂商不得不降低商品价格—》降价减少供给量增加需求量-》平衡,价格=均衡价格。
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3,供求定理: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4,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A,支持价格政策与限制价格政策
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高于该产品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如提高农民收入—》对农产品实现支持价格政策。---》政府为了维持农产品支持价格,计划收购过剩农产品,用于储备,出口,援外或销毁。
政府往往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低于这些物品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供不应求,导致抢购现象,采取配给制---》还可能出现黑市交易。
政府
B,政府税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征收消费税,高档消费品,原来价格+征收消费税,使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同理对生产者或销售者征税,反之或给予津贴。
二,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消费的某种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商品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 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条件:
Px*X+Py*Y=I
MUx/Px=MUy/Py=λ
既定的收入I购买X和Y 两种商品,Px 和 Py 分别是其价格。
MUx/Px
3, 商品的需求量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4, 无差异曲线: 表示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这带来的满足程度是相同的,无差异的。
特征: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在同一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有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不变假设决定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斜率的绝对值递减。由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
5, 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时,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消费时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MRSxy=-△Y/△X 。
X和Y 的变化方向相反 。
6, 无差异曲线分析中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在均衡点上,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MRSxy=Px/Py
条件: 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得到最大的满足,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数量购买组合,使2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三,
1,A,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当连续不断地增加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时,最初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当该要素增加到一定限度后再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递减。
B,规模报酬: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生产一种产品的所有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同方向变动时产量的变动比例。
生产规模比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规模报酬递增;
生产规模比较大时,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规模报酬递减
生产规模适度时,扩大生产规模会引起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2,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MPl/Pl=MPk/Pk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上实现的。等产量线在该点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
C=Pl*L+Pk*K
MRTSlk=Pl/Pk=MPl/MPk
如果MPl/Pl
3,机会成本: 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就是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短期成本:
从总量上,STC=TFC+TVC ;指生产者在短期内对所有要素投入的支付
从平均量上,AFC=TFC/Q:在短期内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从增量上,SMC=△STC/△Q=△TVC/△Q: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长期成本:
LTC=f(Q)
LAC=LAC/Q
LMC=△LT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