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朋 亚楠

经过近两年的紧张筹备,一个立意高远、生机勃勃的教育农场,师生们翘盼已久的田园课程即将拉开神秘面纱,与艾瑞德学子和社会各界来宾见面了。
2012年,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惊人之举":耗费巨资经过两年多时间,建成现代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阵地,一个占地300多亩的现代化生态农场--艾瑞德教育农场,如今已展现了喜看今朝"稻菽千层浪"的"教育盛景",引发了为城市孩子农业种植课的先河,拉开了以"自然生长"为标志的田园课程的序幕。

艾瑞德国际学校秉承"自然生长"教育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生长,打造一块理想的教育田园,让每一个孩子学会播种,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为进一步落实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为进一步构建儿童舒能学习之田园课程,2012年春夏之交,艾瑞德国际学校董事长孙银峰先生就把创建艾瑞德教育农场作为艾瑞德教育的核心板块精心打造。在首次专家论证会上,孙银峰董事长就高屋建瓴地为教育农场做了战略定位"教育农场是为自然生长教育理念和艾瑞德国际学校量身定做的教育项目。

艾瑞德教育农场,有着深刻的蕴意。取名"农场"是因为学校"田园课程"以让学生种植和研究农作物为主,并在探索研究中快乐生长。从知名学校到教育农场、从教育农场到田园课程,为城市孩子孕育了一块明媚的农耕教育的新田园,成为这所高品质国际化学校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学校也迈入富有理性思考的"田园教育"之途。

农场的建成至少要实现三大功能:第一,农场所有农副产品实现真正的无公害自然生长,成为艾瑞德国际学校健康饮食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第二,支持所有艾瑞德家庭认领一块家庭庄园,工作、学习之余,全家动员播种、管理、采摘,见证生长,收获亲情;第三,将农场所有农副产品生产线对接艾瑞德学生课堂,实现学校课堂和教育现场的无缝链接,把课堂搬到天地自然之间,将田园课程打造成童心绽放的大美课堂,品牌课程。亲子携手,播下一颗种,师生相伴,栽下一棵苗的美好场景呼之欲出;工余课后,相约农场,呼朋唤友,挥汗地头,值得期待;春种秋收,悯农话桑,田园农耕,悟道人生,令人神往!

艾瑞德在教育农场实践的基础上,学校提出"田园课程",让孩子在教育农场放飞梦想,这是艾瑞德国际学校儿童教育形态的一种新的深层次的尝试。
"办教育生态农场,不是开辟一个学农的基地,而是运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进行实践的载体。不是为了简单地增加农业生产知识,而是培育具有时代意识和发展能力的一代新人",艾瑞德国际学校董事长孙银峰在向记者介绍中反复提到了这一点,并指出:"我们期待着,和孩子们一起发现一条规划自己生长的路。"
艾瑞德国际学校总督学包祥精辟的诠释了这次农场教育行为。他说:"这次活动不仅是带学生的一次农场劳动,不仅是简单的走入大自然,不仅是将书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的结合,不仅是让孩子们了解些许农耕文明。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是尊重儿童生命生长规律的"自然生长"的教育,我们尊重孩子们的生命生长过程,也让孩子们懂得生命,观察树木、花草、麦苗,还有蔬菜等生长过程。让孩子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了解生命。在太阳光照下,孩子们同小树、麦苗一起长大,不超前,没有跨越式。"
"如果说,教育是一片田野,学校就是一片田园,我们要让学生在艾瑞德有田野的视野、田园的幸福,田园课程提供的是有精神、有科学和有梦的教育,让学生的'种子'有生成的时空和养料"。学校校长侯炳轩告诉记者,艾瑞德就是就是要克服城市取向教育的弊端,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体验温情,释放生命灵性。以培养"自由生长、适应生存、丰富生活、健全生命,培养有德性、有活力、有内涵、有情趣、有气质的都市文化人"为发展目标。
农场的建成至少要实现三大功能:第一,农场所有农副产品实现真正的无公害自然生长,成为艾瑞德国际学校健康饮食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第二,支持所有艾瑞德家庭认领一块家庭庄园,工作、学习之余,全家动员播种、管理、采摘,见证生长,收获亲情;第三,将农场所有农副产品生产线对接艾瑞德学生课堂,实现学校课堂和教育现场的无缝链接,把课堂搬到天地自然之间,将田园课程打造成童心绽放的大美课堂,品牌课程。经过近两年的紧张筹备,一个立意高远、生机勃勃的教育农场,师生们翘盼已久的田园课程即将拉开神秘面纱,与艾瑞德学子和社会各界来宾见面了。亲子携手,播下一颗种,师生相伴,栽下一棵苗的美好场景呼之欲出;工余课后,相约农场,呼朋唤友,挥汗地头,值得期待;春种秋收,悯农话桑,田园农耕,悟道人生,令人神往!

郑州高新区教育局徐兵局长在活动现场表示,艾瑞德国际学校通过打造教育农场并开设"田园课程"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农业科普试验活动,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艾瑞德别具匠心地将课堂"搬"到了郊外,给孩子们上特别的"田园课程" ,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并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使"田园教育"变的物化、具体化和载体化,让教育变得既灵动,又可触摸。他希望艾瑞德好好利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来释放孩子们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