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尚在“筹建”中的学校,南方科技大学暴得大名实非偶然。有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先生的清誉,再注入“特区”与“反体制”等元素,已足够让从来对改革乃至革命十分受用的群众感到欢欣和期待。因此,虽每以“很难很苦恼”等语汇发声,但朱先生和他的南方科大仍得到了足够多的掌声、鲜花,当然还包括资金。从开始到现在,上至部委下到地方,也未见到多少发难、质疑的声音。
但是,在历经舆论造势后,除南方科大自己要分外警惕,大众随时可能出现“审美疲劳”,对过于持久、劳而无功的改革宣传失去兴趣外,作为广大观众,我们也要认真思考一下:这所在现在看来并无太多特殊之处的大学,是否承载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期待,却根本无法兑现“X年实现国际一流”的诺言?
一者,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质素下降、争创国际一流大学之类,从来就是伪问题。现实中,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发展重心在培养普及型而非创新型人才。以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弊病得到部分解决,更多的人得以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多数学生已经或正在成为高等教育普及的受益者。这是教育发展的成果,不能轻易否定。
诚然,随着学生数量快速增加,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出现了下滑。但这不能全归罪于高校扩招。事实上,建国后的院系调整,乃至历次冲击思想文化领域的政治运动,都该为国内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下降承担责任。南方科大既然生于这样的大环境中,也难免受到影响。放言可以别开天地,甚至给出达到亚洲一流和国际一流的时间表,未免过于托大。
二者,南方科大在本质上,也是地方政府行政力介入文教领域,希求本地高等教育大跃进的产物。从有关批文内容看,南方科大是“深圳市委、市政府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要求,以新的思维和机制筹建的一所新大学”。其中还有所谓要“一步到位按照亚洲一流标准组建专业学部和研究中心(所),建成类似加州理工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那样小规模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的诉求。
可见,南方科大并不是朱校长一人在战斗,背后有地方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强力支持。政府的深意还在于,希望以超大资金筑巢引凤,推升学术研究起点,迅速让南方科大获得一流科研声望。但过于功利的心态,等于将学术视为种菜、偷菜的游戏,参与各方未必有足够耐心等到开花结果的那天。
最后,以科研拉动迅速上位的逻辑,可能无法保证基础教学质量。以大投入、快产出为行事逻辑的南方科大,更可能是精英学者的乐土,却未必是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的理想家园。众所周知,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主流是宽基础,是模糊学科之间界限,鼓励创新人才开拓边缘科学。凭借几个学术领军人物可以撑起新学校的门面,却未必能迅速构建起有吸引力的本科及研究生基础课教学队伍。如果仅仅依靠若干专家临时客串本科教学,同样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总而言之,南方科大是个新生的婴儿,完全可以得到例行的祝福。但切莫吹捧得过高,乃至连违规招生都要加以褒奖。“闯关”并不等于改革。至于排出日程表向国际一流前进这事情,实在怎么看都觉得不大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