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第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来进行规划;第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做好自我定位,自我评估,作好长远持续发展准备。确定自己要干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能力爱好,有什么样的气质与性格,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成功的可能性是什么?既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然后审时度势。一旦选择自己的大方向,那么在求学期间,就要坚定不移的按照这个规划去执行,为自己以后的学术或者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也就是"做你应该做的事,做你喜欢做的事".有些人对自己定位评估不够,那么他的职业规划也很难实现。譬如你做一个学术研究,你的原材料准备不够,你走到中间,发现自己的技能、方法、数据都不能支撑你的研究,那么你注定失败。第三,规划的时候要具体到点,譬如你以后择业的行业、单位性质、角色等。例如金融专业毕业的你是打算去金融公司,证券公司还是金融管理机构或者银行,还要具体到你到金融公司你要想当一个操盘手还是MANAGER.我有一个学生,她学的是金融专业,但是她的口才特别好,性格也是偏外向型的,气质不错,她为自己定的目标是成为金融证券节目的主持人。我对她的评价是自我定位很好,各方面也适合,但是缺乏实战经验,于是推荐他去大的证券公司做兼职或实习,因为她的择业性质对她的外表气质要求很高,所以在时间上越快越好。这样,她现在自我定位后所作的规划为以后的职业生涯作了很好的铺垫。
考研本身也是一种规划
《求学·考研》:对于考研的安排和规划,您认为什么时间是准备考研的黄金时间呢?
杨教授:考研的黄金时间应该是大二下半学期。大二的时候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如果打算考研便要开始准备,因为现在考研竞争激烈。像外经贸大学的考研经济学的比例是7:1,而英语专业达到了15:1,所以提前准备是必要的。像考经济学的研究生,基础课是数学、英语和政治。数学和英语很重要,基础必须要打好,所以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便开始复习强化数学和英语,加强拿分的能力,而政治可以放在最后一个学期。专业课在大三的时候开始着手准备。
《求学·考研》: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您认为做好职业规划和学术规划有冲突吗?
杨教授:规划应该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规划。而职业规划和学术规划应分在不同的阶段,并不是你制定了一个规划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在什么样的阶段或者什么样的条件下有什么的样的规划,强调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一步一步的去做,然后定期做好评估,使自己的规划具有科学有效性。对于考研学子,大二是很好的规划的阶段,是准备考研的黄金时期,这时候你可以准备规划朝哪个方向去考。
《求学·考研》:有些同学前期规划欠妥,例如本科的时候学的是会计,但考研的时候他想考管理学,您认为这些同学应如何规划?
杨教授: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他们可能要比其他考生多下一些功夫。譬如去上一些跨考辅导班或者多听听课,在校期间,根据这一方面的方向找一些实习单位,看看这种经济管理方面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目前总的来说,社会上对学生经济管理的学生需求不是太热,因为企业一般都是找有工作经验的人或晋升的方式找到适合的人才,作为这样的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参加实习,的哪怕是比较小一点的、累一点的实习岗位,应该在实习当中了解这个岗位对人才需求,也就是职位需求定位应该更明确,并以此为方向为将来找职业打下实践基础。
规划要趁早做,要用心做,如果一开始就"入错行",很有可能带来专业学习上的被动,而这种被动学习又往往带来恶性循环,对其今后的就业选择和未来发展都有影响。在目前的金融危机的形势之下,考研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因为考研本身也是一种规划,如果不能就业就去学习提高,提高学历层次,增加竞争力,为以后向自己规划的目标奋进,最大限度地避免就业错位。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