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相关知识储备
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 坚持走科学发展观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型社会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文本。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 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及思路
1、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水解困方案,落实供水措施。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以及拉水等多种措施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
2、 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危害,尊重自然规律,调整结构,推广抗旱技术,根据水源情况适时补种、改种农作物,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夺取今年农业丰收
3、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加强基础水利设施建设。
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通过科学手段,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