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律硕士2010年联考报考指南

法律硕士2010年联考报考指南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9-9-19
考试简介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专业学位的一种,是在借鉴美国、欧洲等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实际而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类似于美国的J.D(Juris·Doctor),但两者在内涵和层次上又不同,美国的J.D主要是培养律师的,而且在层次上属于Doctor(博士);我国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对象比较宽泛,涉及律师、法官、检察官以及法律服务、法律监督和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专门人才,在层次上属于Master(硕士)。根据这种情况,为了叫法上的方便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借鉴MBA的做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对应名称为Juris·Master,简称。
专业特点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中的 “法律”是指职业领域,它是指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是培养高层次的法律实践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它的特点是:
  第一,它是一种专业学位。它虽然与法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同一规格,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根据培养方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法律实务部门中级以上专业和管理岗位的专门人才。
  第二,它是以法律为职业领域的,或具有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这使得它不同于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或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等其他职业领域的专业学位。
  第三,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位。这是因为法律专业的特点决定的,这个学位的培养目标就是以能够胜任法律实务工作为基准。要达到 “实践部门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与管理职务的任职要求”。这就是说,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法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是高层次的、即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的一种学位。
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报名时间
    法律硕士的报名时间与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的报名时间相同
考试时间
   教育部统一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一月份。
复试分数
    2000年是往届考生325分以上,应届考生330分以上;
   2001年是往届考生340分以上,应届考生345分以上;
   2002年是往届考生340分以上,应届考生345分以上;
   2003年是往届考生320分以上,应届考生325分以上。对于西部地区的考生,每年的复试分数线要降低5分左右;
   2004年是A类考生330分以上,其中政治、外语不低于53分,专业课和综合课不低于80分;B类考生328分以上,其中政治、外语不低于51分,专业课和综合课不低于77分;C类考生325分以上,其中政治、外语不低于48分,专业课和综合课不低于72分。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不再分别划线,实行同一标准;          2005年是A类考生326分以上,其中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53分,单科(满分 >100分)不低于80分;B类考生321分以上,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51分,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77分;C类考生316分以上,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47分,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71分;
   2006年是A类考生335分以上,其中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54分,单科(满分 >100分)不低于81分;B类考生330分以上,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52分,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78分;C类考生325分以上,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48分,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72分;
录取类别
  法律硕士的种类
  第一种是参加每年一月份全国39所高校联考的法律硕士,招生对象为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力者),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实行全国统考,专业基础课和综合课实行全国联考,考试用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录取类别包括计划内非定向、计划内定向、计划外委培和计划外自费,学习方式有脱产学习和不脱产学习,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第二种是参加每年十月份全国39所高校联考的在职法律硕士,招生对象为法律专业或非法律专业的在职法律工作者,考试科目除政治由各校自行命题外,外语和三门专业课实行全国联考,考试用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录取后全部是委托培养,采取在职不脱产方式学习,毕业时只获硕士学位证书。
法律硕士的录取类别
   1.计划内非定向培养:按国家招生计划录取,学生户口和人事档案转入学校,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毕业后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学生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就业。
   2.计划内定向培养:按国家招生计划录取,招生时定向单位、学生和学校三方签订定向培养合同,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单位工作。
   3.计划外委托培养:招生时委托单位、学生和学校三方签订委托培养合同,不转学生户口和人事档案,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承担,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委托单位工作。
   4.计划外自筹经费:招生时学生和学校签订合同,培养经费由学生自行承担,学生户口和人事档案将转入学校,毕业后由学生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就业。
  计划外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收费标准各校有所不同,一般在每年7000元到14000不等。
考试科目
    政治100分、外国语100分、专业基础课(含刑法75分、民法75分)、综合课(含法理60分、宪法50分和中国法制史40分)。
   其中政治、外语使用全国统考试卷,两门业务课的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承办。
法硕种类
   第一种是参加每年一月份全国39所高校联考的法律硕士,招生对象为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力者),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实行全国统考,专业基础课和综合课实行全国联考,考试用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录取类别包括计划内非定向、计划内定向、计划外委培和计划外自费,学习方式有脱产学习和不脱产学习,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第二种是参加每年十月份全国39所高校联考的在职法律硕士,招生对象为法律专业或非法律专业的在职法律工作者,考试科目除政治由各校自行命题外,外语和三门专业课实行全国联考,考试用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录取后全部是委托培养,采取在职不脱产方式学习,毕业时只获硕士学位证书。
考前辅导
   面授辅导推荐:预计2010年法律硕士报考人数将会创历史新高,竞争会更加激烈。如何让考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北京安通学校的法律硕士专家组将根据历年考试实况、考核思路变化,对未来命题趋势进行精心分析,使每位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
  网络辅导推荐:考易网校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的教学管理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赢得新老学员的广泛赞誉,在教育培训界树立知名品牌影响力!
优势院校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法制史(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学。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法学理论(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刑法学(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法学(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法制史。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含知识产权)、宪法与行政法、法学理论、刑法学(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法制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国际商法、公司法、投资法、合同法等,其中国际法学专业是国家重点专业学科,设法学博士点有国际经济法、世贸组织法(WTO法)、对外贸易法、国际投资法(比较公司法、三资企业法、房地产法)、国际贸易法(合同法、买卖法、侵权法)、证券法若干研究方向。
    清华大学:法学、宪法学 、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诉讼法学(包括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行政诉讼法学、物证技术学)、法学理论(含比较法学、中国刑法学、犯罪学)。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法理学与经济法学设有金融法、税法、公司企业法和WTO法律规则四个研究方向,民商法学硕士点设民法、商法、公司法、商事诉讼与商事仲裁等四个研究方向。
    南开大学:法学院于2004年5月成立,由原法学系、法学研究所和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等单为组成。法学院现有法学理论与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刑法、国际法、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八个教研室和法学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等两个研究机构。南开大学于1994年按法学门类组建包括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内的法政学院,并于1998年开始实体化运作。为了推动各学科的发展,南开大学于2004年5月决定按法学一级学科成立法学院。
    复旦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现有七个学科组(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律史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和刑法学)和七个学术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法治研究中心、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司法研究中心、比较法与普通法研究中心、日本与东亚国家研究中心)。现有国际法学可授予博士学位;法理学、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国际法学等8个法学二级学科可授予硕士学位,每年招收150名法学一级学科可授予法律硕士专业(简称J.M.)学位。
    华东政法学院: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原系司法部部属高等院校,现为司法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等院校。设有1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际法学、法律史、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博士点,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9个法学硕士点和1个法律专业硕士点。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现设有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诉讼法与司法制度研究所、法律基础课研究中心、人权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法学院现有七个硕士点,其中一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六个法学硕士点(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环境法学、国际法学)。2003年法学院已获批准设立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面向全国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渊源于 1980年创设于世界经济系的国际贸易与经济法教研室。1981年1月,院系结构调整,原世界经济系国际贸易与经济法教研室从事法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全部调整至经济学系, 1987年,在经济学系开始设立经济法学专业。1991年12月,以经济法教研室的教师和经济法专业的学生为基础,设立经济法学系,下设经济法专业和国际经济法专业。1998年12月,法学院正式成立。现设有经济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等三个法学硕士点。 2006年法学院已获批准设立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该院设有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学理论、经济法学、刑法学、法律史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7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民商法学、法理学2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宪法与行政法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法学院设有法理、法制史、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治安学等9个教研室,设有治安实验室、微机室、图书资料室、法制发展研究所和俄罗斯法律研究所。
    吉林大学法学院:2002年1月教育部批准法学院法理学专业博士点法学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并于2002年9月底完成了建设项目论证工作。法学理论重点学科以法理学、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文化学、法律经济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现有法理学与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等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3年9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003]57号《关于下达第九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法学院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具有了博士学位授权。
    辽宁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法律系建立于1981年,当年就进行招生,与国内教育部所属重点大学的法学院系的建立与恢复几乎同步。作为当时省内唯一一所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基地,集中了辽宁省内高水平的法学教育和科研人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法学院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结构较为合理、教学与科研水平在省内具有很强优势的教师队伍。现设有诉讼法专业、经济法专业、宪法行政法专业等三个法学硕士点,此外还是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28个试点单位之一。
  烟台大学法学院:始创建于1984年,前身是由北京大学法律系直接援建的烟台大学法律学系, 1999年由系改院,现任院长为首届 “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法学博士房绍坤教授。 法学院设法律学系、法学研究所、英美法研究中心、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中心等机构。法律学系下设理论法学、民商法学、刑事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六个课程组。现有民商法学、刑法学、法理学、国际法学、法律硕士等五个硕士点;其中民商法学为重点学科。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于1998年正式成立。学院现拥有一个国际法学科的博士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经济法、海商法、国际法、法律硕士专业。法学院注重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同时,与美国纽约大学国际管理学院、俄罗斯远东大学经济系、韩国东义大学法政研究所以及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法学部建立了积极的合作关系。
    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是东北财经大学具有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教学单位。2001年11月,法律系改建为法学院。法学院现下设理论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五个教学部。
  法学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刑法、行政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物权法、合同法、WTO法律制度等。法学院现有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律硕士四个硕士点。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于2000年10月在原哲学系和法律系的基础上合并而成,下设法律系、哲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三个系,设有法学、哲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五个本科专业。 政法学院现有民商法学、宪法和行政法学、诉讼法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七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和一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山东大学:法律系始建于1983年,后改系为院 ……法学院凭借山东大学浓郁的文史底蕴营造人文育人环境,并实践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努力发展法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1995年,根据国家教委专业调整的要求,法学院原法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本科专业合并调整为法学一个专业,并试行学分制。2000年,法学专业本科教育试行改革,实行文理兼招,并根据教育规律和社会需要开展法学专业平台上的特色教育。1995年始,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法理学、刑法学、国际法专业、法律史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等学科相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试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2000年,理论法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郑州大学:法学院是1980年初,郑州大学从原政治系中分出并组建了郑州大学法律系,85年,我院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88年经济法专业从法律系中分出,独立组建了经济法系。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了现在的郑州大学法学院。
   1991年取得刑法专业硕士授予权。之后,又先后取得了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法史学和诉讼法学专业的硕士授予权。并于1998年被批准为第三批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 2003年学院的科研机构 “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被评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山西大学:作为山西省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学位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校拥有教育部在高校所设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安徽大学:学院设有法理学、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和国际法教研室,并设有法学研究所。 安徽大学法学院现拥有法律史、诉讼法、经济法学、民商法学4个 法学硕士点,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 安徽大学法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在内的一大批研究项目,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著作和大量的论文,其中以周枬教授所著的《罗马法原论》和陈盛清教授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外国法制史》为代表的一批成果,曾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目前法学院教职工正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两项,教育部和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
  兰州大学:法学院的设立可上溯至1909年(清宣统元年),系由兰州大学前身甘肃法政学堂创建。1913-1946年,甘肃法政学堂先后改组为 “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等,1946年8月,兰州大学正式成立,共设法学院,文学院等4个学院,其中以法学院力量最强,人数也最多。1952年在中央政务院“西北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的指导下,兰州大学将文学院、法学院合并,改称“文法学院”。 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院设立了民商法、法律硕士、经济法(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刑法、国际经济法和宪法七个硕士点。
  四川大学:法学院现设有以下机构:法律系、人口研究所、川达律师事务所、法学研究所、比较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和南中国海法律研究中心。根据教学需要,设有法理、宪法与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和国际法教研室。本科为法学专业,研究生有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诉讼法学博士点。
  湖南大学:湖南大学法学院以培养政治素质复合型优秀法律专门人才为目标。现有经济法、民商法和刑法三个硕士点,以及法治系统工程和经济法博士方向。成立了经济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所、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网络法研究中心、中国行政法制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和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2001年获得司法部、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国家级司法鉴定中心。
    西北政法学院:学院主要培养德才兼备,懂法律、懂经济、懂管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适应新世纪从事司法、管理、经贸、新闻、外语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院设有七系二院,学院设有研究生部。法学理论、法律史、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行政管理学、新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十四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招收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西南政法大学:1978年,学校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司法部部属五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政法大学。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学校经济法学科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原有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已通过评审,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有权在10个法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校经国务院博士后管理评审单位审定通过,成为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置单位,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校还设有17个硕士点。
  湘潭大学:法学院创建于1982年、扩建于1996年,是湖南省成立最早、招生最早、师资力量最强、学科门类最全、招生规模最大的法学院系,湘潭大学法学院设立了法理学、法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学科组,以及湘潭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湘潭大学比较法研究中心、湘潭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其中,诉讼法学科1993年被湖南省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 法学院自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拥有诉讼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法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国际法与法律专业硕士8个硕士点以及1个诉讼法博士点。
  云南大学:法学院是在原云南大学法律系、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法学系和经济法学系的基础上于1999年6月成立的一所新型学院,设有一个法学专业、一个禁毒学专业、七个教研室及云南大学民族法学研究所、云南法学研究所及《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编辑部;有四个硕士点,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主要课程有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民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民族法学、婚姻家庭法等。
    贵州大学:法学学院下设法律系、社会学系、政治学系以及人口研究中心四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法学理论、经济法学、法律硕士3个硕士授权点。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是在整合原华中理工大学和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法律学科的基础上于2001年1月成立的。本院现设有科技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基础法学教研部、民商法教研部、刑事法学教研部、国际法教研部共 “两所四部”。 现已拥有法学理论、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三个法学硕士点,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授权点,并可以培养科技法制与知识产权战略、高等教育知识产权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知识产权法和科技法学(信息网络法、生物技术法)等学科领域处于全国一流的领先水平。 西安政治学院:是隶属总政治部领导的一所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全军机关政治工作干部和军事法律人才的任务,面向全国全军招生。学院座落在古城西安文化区,毗邻历史名胜小雁塔,与陕西省图书馆、国际展览中心隔街相望。学院具有良好的校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生活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院设有军事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与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内大法律系,筹建于1980年,1982年正式招收法学本科生经过多年的建设,法学院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学术中心。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学科规划,法学院设民商法、诉讼法和宪法学、行政法学、法律硕士硕士点,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分别招收蒙语(双语)授课生。法学院的硕士点也是自治区仅有的4个法学硕士点。
  福州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学理论、环境法学、法律硕士专业硕士授权点。法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全国学术团体的活动,目前有10余位教师在全国学术团体中担任职务。例如,陈泉生教授担任中国环境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福建省环境法学会主任等职;肖剑鸣教授担任中国犯罪学会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朱遂斌教授担任中国商事法研究会理事;叶知年副教授担任中国比较法研究会理事。
  厦门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办高等法学教育的院校之一, 1930年2月学校改科为院,法科改为法学院。尔后经历数次院系调整,目前的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厦门大学法学院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学院现拥有1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国际法学和民商法学2个博士点;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7个硕士点和1个法律专业硕士(JM)学位点。其中,国际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民商法学为福建省重点学科。 “国际经济法与台港澳法研究”和“国际经济法与海洋法研究”先后获准列入国家“211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重点建设项目。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是武汉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 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武汉大学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 之一。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效益日益提高,教学质量与学术地位持续上升。有12个硕士点(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 法、诉讼法、环境资源保护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硕士),1个博士后流动站(法学,含国际法学、刑法学、宪法学、民商法学、环境 法学),5个博士点(国际法学、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环境资源保护法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联合国际法、国际私法)。
  海南大学:法学院是海南大学下属的十二个学院之一。学院创办于1983年(其前身为海南大学法律系),原设有法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三个专业,1999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即法学专业。现有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法律硕士三个硕士点,学院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海南省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争取五年内在现有诉讼法硕士点、民商法硕士点、经济法学硕士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基础上新增刑法硕士点和法理学硕士点,建成5至6个法学硕士点,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原中央大学法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时被撤消,1981年恢复建系并招生。1994年由法律系变更为法学院。法学院设8个硕士点: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另有经济法学博士点一个。 苏州大学:法学院现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点1个;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际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法律史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法学专业为苏州大学品牌专业,2003年又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行政法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受江苏省政府专项经费资助。学院曾先后主持国家级社科项目6项,省部级社科项目30余项, “现代政府法律管理”科研项目,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资助建设项目。
    中山大学:法学院肇始于1924年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其历史还可上溯到1905年的广东法政学堂法律本科及其后的广东法科大学。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法科也随之成为中山大学法科,并于1931年发展为法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中山大学法学院及法律系被撤消。197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复办法律学系。1993年7月,法律学系与社会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以及人口研究所组成法政学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学撤消法政学院,以法律学系为基础建立法学院。                      浙江大学:法学院下设有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社会学筹)、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1945年,原国立浙江大学创立法学院法律系,由著名国际法学家李浩培教授担任院长。当时聘请许多海内外著名法学家任教或讲学,社会法派代表、著名的美国法学学家庞德教授曾在原浙江大学法学院授课。1952年,原国立浙江大学法学院在院系调整时停办。1980年原杭州大学经浙江大学法学院,由荣获首届全国 "十大青年法学家"称号的胡建淼教授担任院长兼法律系主任。1996年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孙笑侠教授担任法律系主原浙江大学在1994年开始招收国际法专业本科生,并于次年设立国际经济法系,由留学法国归来的法学博士卢建平教授担任系主任。
  南京师范大学:于1986年在原政治教育系下创建法学教研室,开展法学教学科研活动。2001年3月,适应法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经济法政学院法律系独立组建为法学院。目前法学院拥有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法学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和诉讼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法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3年)、诉讼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民商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和法律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3年),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事的教学层次体系。法学理论学科在 “九五”和“十五”期间连续两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省重点学科。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拥有刑学学、经济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法律硕士四个硕士点,并拥有法律硕士办学权。硕士点的数量和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均居省内首位,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教育厅项目的数量和获科研奖励数量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学生面向全国招生、素质全面,就业形势好。
    西南财经大学:1987年5月,在原学校基础部经济法教研室和人口研究所基础上组建法学系,开设经济法专业和人口学专业。1992年,在企业管理专业下招收经济法方向硕士研究生;1998年,本科经济法专业调整为法学专业;2001年10月,由原法学系与人口研究所重新合并组建法学院。法学院是学校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院。现有一个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人口学、民商法、经济法方向)和一个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法律硕士(JM)、法律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法学专业(含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两个方向)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经济法学科是四川省内仅有的两个法律类省部级重点学科之一。
  河南大学:从1907年的法政学堂到如今的法学院,河南大学法学院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目前,学院拥有一批学识渊博、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院拥有诉讼法学、刑法学和民商法学、法律硕士4个硕士点,其中诉讼法学专业设中国民事诉讼法、比较民事诉讼法、律师法3个研究方向;民商法学专业设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3个研究方向;刑法学专业设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国际刑法、犯罪学、监狱法学5个研究方向。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前身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政治系,她成立于1949年12月5日,1993年12月13日更名为法商学院,1996年10月9日定名为政法学院。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我院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办学层次硕士授权点有经济法学、法理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还有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47人,硕士研究生269人,博士研究生35人。
复试方法
    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复试一般在5月上旬前结束。
  教育部依据研究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报考生生源情况,以及总体初试情况,确定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对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最低复试分数线,对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提出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招生单位一般进行差额复试,符合复试基本要求,但因招生名额限制无法录取的 “法律硕士联考”考生,不得转其他学科专业录取,未参加“法硕联考”的考生,亦不得转到法律硕士专业录取。
学位简介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中的 “法律”是指职业领域,它是指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是培养高层次的法律实践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它的特点是:
  第一,它是一种专业学位。它虽然与法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同一规格,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根据培养方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法律实务部门中级以上专业和管理岗位的专门人才。
  第二,它是以法律为职业领域的,或具有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这使得它不同于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或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等其他职业领域的专业学位。
  第三,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位。这是因为法律专业的特点决定的,这个学位的培养目标就是以能够胜任法律实务工作为基准。要达到 “实践部门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与管理职务的任职要求”。这就是说,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法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是高层次的、即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的一种学位。
院校学费
     法硕各个学校的学费、公费名额以及住宿费用等汇总
   注:以下信息仅供参考,每年每个学校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北京大学
  每年学费22000元,共三年。在读期间每个月1000元补助,一年按照10个月发放。3年后因故不能按期毕业的,可以申请延期毕业,每年2500元,延期毕业期间不享受1000元的补助。在读期间有评选一次奖学金,8000-20000不等。北大07法硕新简章,学费又涨了,共76000,30000/30000/16000,补助1000/1000/600每月,前两年深圳,住宿费没说明,听说往年免费,第三年回校本部,不解决住宿,费用自理。
 中国人民大学
  到20个公费,自费的两年39000,分两次交清,每次交一半,而且是录取以后先把第一次学费交上才给发录取通知书。公费和自费都有补助,每月280元左右,住宿一年1000。
 中国政法大学
 每年65个公费名额,不要一分钱学费,每个月有253、273、293不等的补助,公费医疗。自费生9000元学费每年,不享受公费医疗和补助。所有人住研究生公寓,住宿费900一年。有普通奖学金,1000到三千。可以助学贷款(凡申请的就贷得到,每年6000)。
 清华大学
 本部,42000,三次,16000-16000-10000,没有补助,没有公费。学制三年附法学硕士,每年10000,学制2-3年,没有公费,没有补助。
 西南政法大学
  年录取261人,30个公费名额,130个半公费名额,公费不交学费,每月160元补助,半公费每年学费5000元,每月80元补助,自费每年10000,无补贴。公费,半公费名额是按总成绩从高到低排的。
  (总成绩=初试成绩*80/500+复试成绩*20/12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自费39000 ,19000-10000-10000,5个公费,初试前五!
  学费:两种方式缴纳:一次性,或分三次(如上19000,10000,10000),可以现金或划卡(第一年必须交 19000 才给注册,学校统一办建行龙卡),校内用E卡通,购物打水洗浴等。补助和公费医疗:公费生(5个公费,初试前五!)两者兼有,补助每个月大概200多吧,打到 E 卡;自费生两者都没有。
 复旦大学
 三年,每年12000,住宿1600,无补助,无医保,无奖学金,无公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年4万,公费无学费并有补助,占总名额45%.南开大学9000,公费给应届生,有6个。
 大连海事大学
  海事今年计划招100,实际招了80多人,公费有15个名额,公费名额以后应该会在15个左右会比较稳定的。公费主要看初试成绩排名,但复试成绩的排名不能在最后的20%就可以了。自费三年36000入学一次性交清,无论公费还是自费每月都有270的补助,住宿费一年1200(四人间),公费生享受公费医疗,在海事法硕属于专业学位教育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完全自费,3.5万,无补助,无国家助学贷款,不参加助学岗位。
 武汉大学
  年收205个,20个公费,全免,有补助,公费每个月300块的补助。自费的1年11000,学制3年,无补助。住宿1200一年。
 南京大学
  南大每年学费6500,学制两年半,5个公费,自费没有补助,住宿费500-1000。
 厦门大学
 一年,没有公费,每月补助400元, 更重要的是厦门大学并没有故意提高法硕学费,所有研究生专业除MBA外,学费都一样,享受同样的待遇。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法律硕士学费总计24000元,06年共录取57人,36个公费,免学费,补助每月220元。自费无补助。住宿费500 —1200.06年公费比例大概是60%。
 湖南大学
  全程3万,分3年按学年交纳,每年10000元,无公费。住宿费暂定1200元/年,按实际入住宿舍住宿标准收取,多退少补。
 吉林大学
 学费每年10000元,可以按学年交,也可以入学时把3年一次交清。住宿费每年1200,无补助,无公费。贷款每年可以申请6000,在学时无利息。
 中山大学
 三年39000,一年一交13000,没补助,其他的不清楚。住宿自己申请,3000的单人间估计轮不到,2800的双人间,1500的,还有750的。
 华东政法学院
  应届生和在职生全日制班研究生个人档案户口全部转入学校,集中授课班的在职生不转。全日制班安排住宿,住校内研究生公寓内,住宿费一年1200元。公费生每年学费7000元,自筹生学费每年10000元。每年有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华中科技大学
  一年,无补助,好像也无公费。
 上海财经大学
  学费25000,两年制,可以分两年交清,无公费不详,应该是没有。每月220-260补助。每年可享受6000贷款,在校期间无息,毕业后四年还清即可。
 兰州大学
 学费27000,每年交9000,三年,无补助,无公费。
 安徽大学
  公费70%,有补助,补助200一月。自费5000一年,无补助。
 河北大学
 每年学费7000,三年,每月补助240元,发12个月。住宿四人间1200。差不多是国内最便宜的法硕了。还有1/4的公费。
 贵州大学
   贵大27000,住宿1200,无公费,无补贴,无医保。可以贷款,但需家庭人均月收入少于150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招80-100,有公费,20%左右。住宿1200,在首义学习,好贷款。
 辽宁大学
  年27000,分两次交,复试完后一周内交17000,开学时交10000。公费10个,必须是第一志愿报该校的应届生(每年公费都没满)。公费每月补助200多,自费无补助。公自费都无医保。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法律硕士2010年联考报考指南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