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完全手册(十):近年我国MBA招生考试概况 最新通告;自2005年1月份MBA联考起,管理在笔试中已不做要求,政治也放在面试中进行,联考分为综合能力与英语,总分为300分。
1991年我国首次设立MBA学位,1990年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试办MBA,1994年增加北京理工大学等八所,1997年达到56所,2002年达到64所。从1997年开始,MBA实行全国联考,设英语、数学、语文与逻辑、管理、政治(各学校自己命题)5门考试,全国统一设立录取分数线,并有单科成绩限制,西部地区有10-20分倾斜,考试的人数逐年迅猛递增达20%—35%。1997年报考人数23018 人;1999年报名人数30435人;2000年报名人数35416人;2001年报名人数38126人;2002年报名人数达到5万多人,北京就有1万多人报名,以实际参加人数计,录取率达5:1左右,考试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1月份考试MBA是拿双证(毕业证、学位证),10月份MBA只拿学位证,1月份部分院校可以脱产学习办理学生户口,所以报考1月份的考生远远多于报考10月份的考生。因此,1月份的考试竞争激烈程度也远超过10月份。
总的趋势,办学单位还在大量增加,有公办、民办、中外合办课程培训等多种形式,招生人数每年递增,竞争激烈程度一年胜过一年,目前已比统招研究生激烈。MBA联考要改革,但就我国的实情来看,这种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不可能会取消掉考试。
在录取的时候,大多数学校会把考生工龄和成绩结合起来,按照工龄的长短给考生适当加分,弥补了工龄长的考生因为工作导致的成绩差距,让考生们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虽然MBA一直火热,但多数考生并不了解MBA教育的总体情况,跟风现象严重。这造成了在考生中报考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人数十分集中,2002年光报考清华大学的就有4500多人,约占了全国报考人数的10%。而相比之下,有些有MBA招生资格的学校却显得冷清。报考清华的考生中,达到国家最低分数线的考生有1552人,但只有不到一半的考生收到了复试通知书,最终只有480人被录取。由于其他一些比较好的学校也是只取“第一志愿”,许多人跟风的结果就是明年再来。太高的报考与录取比使许多的优秀学生被淘汰掉。而实事上,如果这些考生当初稍微降低一点自己报考的标准,也许他们就成了2002级MBA新学员。所以在择校报考时,考生必须区分自己的特点和类型,充分估计笔试和面试对自己所意味的风险。
专家指出,这正反映了目前我国的MBA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高分生过分集中报考“好”学校而造成优秀者却被淘汰,另一方面“差一点”的学校只能“将就着”招生。所以说目前MBA应尽快解决“第二志愿的问题”。
附:2002年北大,清华,人大MBA招生考试情况分析
报考人数: 北大3312,清华4482,人大2514 面试资格人数: 北大470,清华740,人大345 录取人数: 北大260,清华480,人大280 录取与报考之比:北大7.85%,清华10.71%,人大11.14% 录取与面试比: 北大14.19%,清华16.51%,人大13.72% 面试与报考比: 北大50%,清华64.86%,人大81.16%
单科分数离差分析: 英语:18000 数学:28188.8 管理:11082.11 语文:19895.16 结论:数学是考试关键,管理差别较小
综合结论:
数学、英语非常关键,是分数拉开距离的主要科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