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李宁:学习让一切皆有可能

李宁:学习让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不详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2009-4-8

蓝天绿地间,小白球划出一道优美弧线,融化于京郊的暮色中。这是李宁今天的第104杆。

现在,这位“体操王子”最快乐的事就是一天打完100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已经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高尔夫事业部。当然,不仅因为这是他的兴趣,也因为手下经理人的可行性报告。

从不可能到可能,一切来自李宁前两个十年的成功。

第一个十年,他翻飞于吊环双杠,让世界认识了自己;第二个十年,从打工到创业当老板,他打造了世界的“李宁”。因此,如今的他从容出现于高尔夫球场,还有大学课堂。入读EMBA,正是他为这一个十年的继续成功添加的砝码。

一切皆有可能

1980年,17岁的李宁从广西进入了国家体操队。此前十年,他的世界除了体操还是体操;此后十年,正如他多年之后的一个总结:“走出低谷和走向辉煌是男人一生都应该经历的。”

从198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三个单项项冠军开始,106块金牌见证了“体操王子”的辉煌。其中,1982年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李宁又获3金2银1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成为上世纪80年代国人心中的英雄。

就像女排、乒乓球,李宁早已化作那个时代的图腾,承载着打开国门之初整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每次大赛之后,各地的庆功会都以请他上台讲话为荣。“当我回到台下,我总要告诉自己: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要从头开始。”不过,年轻的李宁也想不到,那一天到来后究竟要从哪里开始。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吊环决赛。在亿万国人的热切目光中,他从环上摔了下来。

“即使那时成功了,差不多也要退,那种情况可能不会让我重新开始。我从北京拿着自己的档案,回到家乡,再找到领导签完字,去了广东一个小县城里的健力宝公司。我想,当时没有一个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像我这样决定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环境。”说起告别拼搏了17年的体操赛场,李宁的语气还是平静如常。只有他自己知道,当初的转变对他意味着什么。

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的是他带着惯常的微笑离开了赛场。当飞机降落首都机场后,他才感到从未有过的难受。他难以面对曾经那么支持他的人,也难以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

“那个年代(不像今天)中国经济很差,需要通过体育造就一些冠军,使国家得到某种荣誉。而每一个世界冠军的出路不是很理想:下来了,你就完了。不像发达国家,你还会有很多的能量去开展更辉煌的人生。我不大喜欢那样的环境,就从体委退了下来。”那时“下海从商”还是需要相当的胆量,何况是去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三水。当时著名运动员退役后要么出国淘金,要么留在原系统做教练。经过近一年的考虑,李宁还是放弃了家乡体委和某国体操队的邀请。体操房外的精彩吸引着25岁的李宁。

1989年4月21日,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的聘书交到了李宁手里。“我之所以投身健力宝事业,除了想为我国退役运动员闯出一条于国、于民、于己有利的新路子外,还想同最先开拓了中国体育实业的健力宝人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发中国潜力无穷的体育实业。”聘任仪式上,他兴奋的为自己勾划着方向,更多的人却是半信半疑。最支持他的人,非老板李经纬莫属。在老板指点下,他从什么都不会,到一手建立中新(加坡)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只用了不到八个月。

当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圣火火种从青藏高原传遍亚洲时,人们惊奇的发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品牌“李宁”。无论是取火时作为运动员代表的李宁,还是火炬接力队员,都穿着这个从未听说过的牌子,而不再是耐克、阿迪达斯。随后,奥运会领奖台上的中国运动员,还有法国体操队、篮球世锦赛冠军西班牙队、NBA巨星奥尼尔,都以一身“李宁”让国人自豪。不过,“李宁”的第一次亮相仍是最让他感慨的,“当初我是不想用李宁名字作品牌,只是用李宁名字可以省略起步时期的广告推广费用。”

从此,李宁不再只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同时也变身新时代的传奇商人。一切皆有可能,李宁说到做到。

从体操房到课堂

角色转换如此迅速而成功,李宁除了勤奋还有悟性。经历了体操赛场、商海实战还有大学课堂,他不变的就是学习,从而将自己的天赋最大化。

“我只是在岸上看,做救生员,不行的时候,再伸手拉一把。然后我再放开,再看。几次下来,李宁就会游得比我好,超过我。”当年正是李经纬,这个“东方魔水”的掌门人,给予了李宁一个充分挥洒商业天赋的舞台。1994年,又是他,放手让刚学会走路的“李宁”从健力宝单飞出去。李经纬深知,“体操王子”将会从商场获得他的第107枚“金牌”。

遇上这样的好“教练”,李宁是幸运的。不过,李宁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学习良机,并不能都用幸运来解释。

还在“李宁”的第一年,因为缺乏经验,他委托OEM的一批运动鞋出了质量事故。20万元损失让李宁得到的教训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陈义宏和随后一大批管理及技术专才,被李宁从全国各大运动装企业高薪请来。企业和他自己,都从中获取了超越自我的动力。

“当运动员的时候,要靠我去实现所有人的希望;做商人,则是我的愿望靠大家来完成。”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的营业额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正是来自其第二任总经理陈义宏和取代李宁的专才,而他的家人和队友则在公司中越来越少。

随后“李宁”的单飞、上市也得益于他的老师们。“当时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他很尊敬地称我为老师,向我请教一些股权改革方面的事情。”这是“中国股改第一人”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对他的印象。刘纪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对李宁说,“如果你拉不下面子,我去跟李经纬谈,跟三水县政府谈”,最终让李宁克服“忘恩负义”的顾忌,同时让他领悟到资本结构对企业的意义,还有他本人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

于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殃及“李宁”的那几年,李宁在北京大学法律专业做了四年大学生,毕业前又在2000年入读了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班。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让我们从头再来”。已经历过低谷的李宁,知道每个阶段自己最需要什么。他和小自己十多岁的同学一样,每天按时上下课、在图书馆啃着大部头的法律典籍。补课之后是提高。他希望从光华的名师和同学中发现太多问题的答案。“这个企业起来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李宁靠的是名气。但你发现有很多冠军也做了很多牌子,为什么没见他们做起来呢?现在李宁公司发展有十年了,为什么又老是在一定数量上徘徊?当国际品牌进来以后,他们为什么会成长得明显比我们快呢?”

无疑,2004年6月28日“李宁”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是他交出的最好的一篇EMBA论文。16亿身价也不能度量他的经理人、他的老师和同学给他带来的价值。“就像我们做运动员一样,就算你有天赋,你也不能成为奥运冠军。所以EMBA帮你训练,而能不能拿冠军是运动员自己的事。”

所以,现在的李宁继续在高尔夫球场内外悟着道,与他同列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的飞人乔丹则来到他的广州工厂参观。从体操房到课堂,李宁只是换了个地方学习,换了个赛场拿金牌。要超越乔丹脚上的耐克,又有什么不可能?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李宁:学习让一切皆有可能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