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对中小企业减税 方能解决就业、拉动内需

对中小企业减税 方能解决就业、拉动内需
作者:不详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2009-3-25

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外贸出口萎缩导致的企业倒闭潮,企业倒闭带来的失业问题,中国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计划,近期公布的史无前例的巨额赤字的财政预算,商业银行激增的信贷规模,无一不触动着中国经济本已紧绷着的神经。

辛苦积攒的储蓄是否会贬值,传说中的减税是否会如期来临,在全球金融风暴里中国经济怎样才能独善其身?《新世纪周刊》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

在持续几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后,面对目前的经济状况,政府2009年财政赤字预算规模达到创纪录的9500亿,如此高的赤字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003年的时候国内财政赤字也很大,当时大概是3000多亿,占当时GDP的百分比是2个多点。现在是9500亿,占2009年GDP的比重估计也是3个百分点左右。从比例来看比过去有所提高,不过并没有提高很多,当然从绝对规模来看是大了很多。从绝对规模来看09年的预算赤字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最高的,但现在的GDP也是最高的,有些东西不能仅仅看绝对量,也要看它占的比重,这样才能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光从9500亿的数字来看并不能解释什么。

国内2月份新增贷款人民币1.07万亿元,虽较1月份创纪录的1.6万亿有所减少,但也仍维持高位,显示当前货币信贷环境异常宽松。银行信贷规模激增,政府财政政策转为积极,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产生通胀需要一些条件,是要在经济逐渐过热以后,现在来看企业流动性还是紧张,眼前不存在通胀的问题。从长期来说要防范通货膨胀的发生,不要为了缓解当前的困难过度地投放货币和扩大信贷规模,这样有可能给将来埋下隐患,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不让经济太冷。

我觉得要用长期的思维来解决短期的问题,就是说解决现在的问题的时候不是就事论事,应该从长远来考虑,比如说保增长,应该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同样现在投放货币应该和央行反通货膨胀的职能结合起来,但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内需、保增长、扩大就业,而不是反通货膨胀。

在政府极力扩大内需的背景下,为了刺激国内消费,你认为包括提高个税起征点在内的个税改革是否可行?

现在没有必要谈太多关于个税改革的问题。按照2000元的个税起征点来看,交纳个人所得税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2%左右,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占城镇就业人员比例大概是10%。也就是说,全国总人口里面,还有98%的人是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在总的就业人口里,也有96%的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可能很多人会说自己交的税多,希望个税起征点能降低,但更多的人是处于没有收入的状态。在目前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失业的情况下,怎样增加就业,让那96%没有达到个税征收标准的人增加收入才是最急迫的问题。

现在因为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国内很多工厂倒闭,就业问题更加严重,对此应该采取哪些办法应对呢?

解决就业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大力扶持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的发展,同等情况下,中小企业比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

在正常的经济社会里,企业倒闭应该是一种正常现象。就像人体一样,每天都有老的细胞死去,也有新的细胞生成。企业就是社会这个机体的细胞,有企业倒闭并不可怕,但现在的问题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了,却没有新的企业发展起来,这才是问题所在。

为了扶持中小企业,政府应该考虑对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低税率,鼓励民间创业来扩大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达不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采取普遍的轻税政策,对实际税负偏重的应尽快调整。同时应该尽量减免工商等行政性收费,这也会使中小企业节省很多支出。

面对目前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的事实,政府要考虑的应该是怎么扶持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中小企业发展起来,而不是想着怎么去保住那些原有的企业。想办法降低中小企业税负、减少行政性收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新的企业就能持续地产生,就业也就有保障了。

尽管今年1、2月份银行的信贷规模剧增,但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局面,而融资困难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还有什么途径能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这一难题?

中小企业融资应该创造一些新的模式。就像之前江浙一带民间就创造出了一些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尽管是不被政府认可,被认为是非法的,例如我们所说的地下钱庄等。实际上应该允许民间去创造,增加企业融资的途径,不能说只准做哪些、不准做哪些,允许去创造新的融资途径和方式。

民间的创造力是非常强的,关键是有些东西应该放开,不要动不动就说非法融资、非法集资,这些东西应该解放思想,现在好像就是只准商业银行做,民间其他人做就是非法集资,就要被抓起来,这样怎么行?现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改革,像地下钱庄是不是可以让它浮出水面?使其合法化、规范化。政府要考虑的只是在监管方面跟进。

我觉得政府应该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或者说融资方面的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企业、甚至民间资本介入这些领域,融资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创造出新的模式来,可以在全国各地已有的一些模式上做出总结,但现在有些方面被管得太死了。这些都是企业的外部环境,有的是体制问题,有的是政策问题,有的甚至是法律问题。

所以当前尽管国内经济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也是一个创新的时机,在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比如融资、政策、模式等。

国内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的重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市场萎缩,出口下降,现在有很多关于保出口的说法,如加大出口退税的额度等,这些措施会产生多大的作用?

现在保出口的说法是有问题的,稳定出口的政策导向并没有错,但是出口并不是说我们想稳定就能稳定住的,还得看外部市场,就算国家给再多的出口退税,产品价格再低,也不一定就能卖出去。目前的问题是外部的需求整体萎缩,而国内的产能又很大,像加工制造、造鞋、服装、纺织等,再怎么保也不一定能保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这方面的思路也应该进行调整,不能一厢情愿地保出口。

如果一味地采取退税等办法补贴企业,继续生产的结果只能是增加库存,显然仅仅是增加库存并不能维持企业长期的运转。如果说这场危机只是短期的,几个月就过去了,那么现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不了企业增加一些库存,几个月后再把产品卖出去也就得了。但未来国际经济走势怎么样谁也说不清,外需市场的复苏显得有些遥远,这时候采取退税等措施就不太可能了。

国内中小企业从出口型转向内需型,在企业经营上都需要做哪些改变?

国外的需求本来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现在突然没有了,而国内的需求又替代不了这么大的缺口。就算是数量上能替代,整个产业转过来也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原来很多外向型企业都是来料加工、加工贸易一类的企业,基本上处于一个只管生产、不管经营的状态,就是国外下一个订单,它就按订单的要求生产,其他的什么都不管,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贴上国外厂商的标牌,它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也不会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

现在突然转到内需以后就出问题了,它不知道该怎么建立销售渠道,也不知道产品该往哪里卖,尽管它的产品非常不错,但是企业的营销能力不行,它没有办法把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中,这是导致很多企业破产的重要原因。企业全面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从生产型转为经营型也是企业转型的一部分。

其实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企业有活力了,就业才不会萎缩;就业问题解决了,社会消费才能增加,这样就会带动内需扩大;内需扩大以后企业就会增加产能,必然投资就会增加,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对中小企业减税 方能解决就业、拉动内需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