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三“思”而后报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港校?很多人往往觉得只要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家庭经济条件好,就可放心大胆地报考港校,其实不然。
1.考生应有“才”,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不可否认,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内地优秀学生选择到香港上大学。但是毕竟这些学生在内地生活学习了18年,对香港的了解只是皮毛,在到香港的求学准备中,家长和学生的注意力也往往集中在选学校、选专业,带什么衣服带什么零食等方面,而忽视了必要的心理准备(比如做好自立、独立、思乡的心理准备,锻炼与他人相处、交流沟通的能力等)。媒体上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学生毕业于北京著名的高中,成绩优秀,在大家艳羡的目光中奔赴香港上大学,但短短3个多月,他因为吃不惯、睡不惯、学不惯,最终选择退学;某上海籍大三学生,因连续三次成绩得C-,被学校勒令退学(该校学生课业成绩分为A、B、C、D四个大等级,D为不及格,而C-则在D的边缘,如果学生头次考C-,老师会提醒学生引起重视,连续考C-,校方会以学生不适应正常教学进度为由,勒令学生退学);有些内地新生从不参加任何社团和院系活动,也拒绝与本地生交往,上完课就回寝室玩电脑,因为只在熟悉的内地生圈子内打转,一学期结束,粤语、英语丝毫没长进,而有的学生因为学科成绩频亮红灯,终遭退学……
总的说来,适应能力包括:一是学业能力较强,也就是学习能力较强,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二是有自己管理自己、安排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己的学业安排、生活安排等等;三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较强,有充分的自信,有勇于进取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善于与人交流相互探讨问题的能力;四是英语能力要强。一般说来,内地的学生到香港读大学,学业水平知识水准不是大的问题,在开始的半年,主要是要过语言关、环境关、自我管理关。
2.专业选择要综合考量。众人皆知,香港的商科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很多内地学生在报考港校时都只瞄准商科。其实,除商科外,香港高校还有很多水平一流且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比如理大的护理、港大的医学、中大的历史……所以考生应注意综合考量,切勿把眼光只局限在商科上。
3.考虑毕业后的未来。先说说在港校攻读期间做兼职工作。以往,没有获得香港入境事务处处长批准的非本地学生是不可以在港兼职工作的。但从2008年开始,全日制的非本地学生只要在港就读时间不少于1学年,便可在院校的安排下,从事与学科有关的实习工作;就学期间还可在校内兼职打工,但每星期不超过20小时;假期打工时间不受限制。不过,校方并不鼓励学生花太多时间进行与学业无关的工作,特别是一年级的内地学生,他们需要较多时间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
说到就业,内地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留港、远赴海外或回内地修读研究生课程或工作。这里有一些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2008年度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毕业生的出路情况是:在香港就业45%;在内地就业2%;在香港进修39%;往海外进修14%。近年来香港大学内地毕业生的出路情况是:在香港就业45%;在内地就业4%;在香港进修21%;往海外进修25%,在海外就业5%。
很多家长抱有一种想法,以为到香港读书,“以后在内地国际公司、香港甚至国外更容易找工作”。这是一个误区,对于校方来说,招收内地生是为了培养将来到世界最好的学校深造的更高级生源,直接效果是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教学水平。另一个客观情况是,香港的人才需求量大,但竞争也很激烈,内地生毕业后并没有绝对的就业优势。
另外,不少内地高校出台了新规定,港校录取的考生一旦确认,内地不再录取,所以考生报考时一定要慎重。
(本文截稿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公布了2009年内地本科生招生计划及部分招生政策,本文涉及其他港校的招生政策均参照2008年招生的相关内容。)
[本文共有 4 页,当前是第 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