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九所顶级大学的校父

中国九所顶级大学的校父
作者:不详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9-2-16

武汉大学—张之洞

建校时间:1893

张之洞(1837——1909),清直隶省南皮人(今河北宁津),清末学界巨擎,与曾国藩、李鸿章并称为晚清重臣,中国洋务运动的最后一位代表。他创办的汉阳铁厂于1893年冬建成,成为当时亚洲最大、最先进的企业。在振兴教育,储育人才等方面,他先后开办了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湖北武备学堂和一批实业学堂、师范学堂、普通学堂,对清末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创建者。武汉大学的前身为时任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1928年7月,国民政府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天津大学—盛宣怀

建校时间:1895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江苏常州武进人,官至邮传部尚书。他毕生致力于工商事业,曾先后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铁路总公司、中国通商银行等。189510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办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

山东大学袁世凯

建校时间:1901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如袁世凯等人将来进入仕途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民国成立,袁氏当选首任大总统,甚至于1916年称帝,但终归失败。1901年,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清光绪二十七年)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是年11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首任校长是政界闻人唐绍仪(时称管理总办)。

复旦大学—马相伯

建校时间:1905

马相伯(1840—1939)  原名志德,又名建常,改名良,以字行,晚号华封先生,江苏丹徒人。1862年入耶稣会,后获神学博士学位。1869年升神父。曾任上海徐汇公学校长、清政府驻日使馆参赞。 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 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并两度担任该校校长(监督)。1907年参加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委员。遗有《马相伯先生文集》。

香港大学—Frederick Lugard

建校时间:1911

卢吉勋爵(1858年1月22日—1945年1月22日,Frederick Lugard),又译卢嘉、卢迦、卢吉士或卢押,原任英军的旅长,是英国派驻香港的第十四任港督(1907年7月-1912年3月)。在其任内建议仿效西方,筹办大学。这个建议得到当时两广总督、印度人么地、本地商人何启等人的支持。1910年,香港大学成立,卢吉兼任首任校长,于1910年3月16日为香港大学奠基,后于1912年3月11日主持开幕礼。

南开大学—张伯苓,严范孙

建校时间:1919

严范孙(1860——1920),名修,字范孙;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二位先生均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为了创办大学,19178月张伯苓赴美国纽约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师从著名教育家孟禄、杜威、等研究教育。张伯苓入学后,比较系统地学习西方教育理论,调研美国私立大学的办学思想,管理体制等,并且广泛接触在美的中国留学生,为南开物色优秀师资。19185月南开校董严范孙,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范静生(1875——1927),名源廉,字静生,也赴美国考察教育,共同为创办南开大学做各方面准备。张伯苓与严范孙、范静生对美国教育进行了广泛考察,并着重考察了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旧金山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格林奈尔大学的学制,设备,图书馆,参观大学实验室,拜访大学校长、了解美国私立大学建校筹款等情况。通过近半年的考察,严、张对美国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创办南开大学奠定了基础。

厦门大学陈嘉庚

建校时间:1921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华侨企业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镇),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地区著名华人企业家,生前曾为全球华侨领袖,爱国人士。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中山大学—孙中山

建校时间:1924

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革命的旗帜,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被尊称为国父。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的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包括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以及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整合为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右任,杨虎城

建校时间:1934

于右任(1879411日-19641110日),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

杨虎城(18931126日-194996日),陕西蒲城人。中国军事将领,西安事变的领导者之一。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任、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

在“建设西北”、“开发西北”的时代呼声中,著名爱国人士于右任先生、杨虎城将军选址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杨陵,于1934年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中国九所顶级大学的校父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