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躺在病床上的张在元教授,不能动也不能说话,日日盯着天花板,对自己身在其中的是非无能为力。
武大“解聘病危教授”背后,高校急剧扩张人事制度存漏洞,兼职教授自身与教学均有“保障”疑问
- 核心提示
武汉大学近来陷入舆论旋涡。起因是武大终止了与教授张在元的聘用合同,而张“病危”在床。
这一事件经发酵,出现多种情绪,有人同情教授,也有人替武大喊冤,而公众同时注意到,作为武大一个院长,张在元原来是兼职“打工”,不享受医保等福利。
调查显示,“打工教授”张在元并非个例。高校急剧扩张后,纷纷引进“外来人才”,兼职教授出现,他们与高校各取所需,形成“候鸟教授”现象。
有专家认为,张在元事件暴露出,高校教育“大跃进”对应的人事改革存有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成为“焦点人物”之前,59岁的张在元已得病两年多了。如今他不能动、不能说话。呼吸机维持着他的生命,也产生着大量治疗费用。
张在元之前是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他患了一种罕见的病,俗称“渐冻人”。
医生解释,患者身体仿佛被冻住一样,末梢肢体无力、肌肉抽搐,渐渐会发展为肌肉萎缩,甚至呼吸衰竭而死。这种运动神经元病,目前还没有效治疗办法。
11月中旬,一个网帖的出现,让静卧的张在元和武大,同时卷入一场风波。
帖子是张在元曾经的学生发布的,称武大“薄情寡义”,派人对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张在元宣布终止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
风波由此而起,武大随后解释原委,媒体评论纷纷。
11月19日,武大中南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无法言语的张在元睁着眼睛,静躺着。病房门口,其妻陈翠梅正向媒体表达着对武大的不满。
半个小时后,陈翠梅说自己有事,临走前从病房搬出一个小花篮放在窗台上,记者们咔咔一阵拍照。
[本文共有 6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