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9-12-11
二、现代税收原则
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国家社会政策需要而制定,具体有:
财政原则
经济原则(配置原则、效率原则、中性原则、稳定原则)
公平原则。
(一)。财政原则。
1.含义:税收的财政原则是指税收必须为国家筹集充足的财政资金,以满足国家职能活动需要的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是税收的共同原则,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为不同阶级服务。
2.税制建设的财政原则的内容:充裕、弹性、便利、节约。
(1)充裕原则:选择税源广大,收入稳定的征税对象
(2)弹性原则:税收收入应随着财政支出的需要进行调整
(3)便利原则――要使纳税人付出的"奉行费用"较少,必须确立尽可能方便纳税人完税的税收制度
(4)节约原则――要做到以尽可能少的税务行政费用,获取应得的税收收入
1.税收收入应能随着财政支出的需要进行调整,体现了税收的( )。(06单选)
A.便利原则 B.配置原则 C.经济原则 D.弹性原则
答案:D
解析:弹性原则是指税收收入应随着财政支出的需要进行调整
2.财政原则是税制建设的重要原则,其内容有( )。(07多选)
A.充裕原则 B.弹性原则
C.便利原则 D.效率原则
E.节约原则
答案:ABCE
(二)。经济原则
即税制的建立应有利于保护国民经济,避免税收妨害国民生产的消极作用,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均衡的发展。
要求:
1),保护税本;即不阻碍投资和不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
2),正确选择征税对象和税源;
3),正确的设计税率;
4),税收的转嫁与归宿要顾及对经济的影响。
1,配置原则。税收活动必须遵循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要求:(1)当资源已经处于最优配置状态时,税收活动就应不妨碍这样的配置
(2)当资源还未处于最优配置状态时,税收活动税负轻重就应促使资源的转移和重新配置。
2,效率原则。贯彻税收效率原则,就要要求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税收效率原则可分为:
(1)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税收应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有效运行,检验税收经济效率原则的标准是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表现在税收上,就是国家税收不应对经济行为产生干预
(2)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是指节约税收的行政费用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入。
(三)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征税应该使各个纳税人承担的税负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
1、普遍原则:税收应由本国全体公民负担,除特殊情况外不应给予任何人免税特权。
2、平等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1)横向公平(水平公平),即对社会经济条件相同的纳税人同等课税;
(2)纵向公平(垂直公平),即对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纳税人区别课税。
横向公平要求:排除特权阶级免税;自然人和法人均需纳税;公私经济均等课税;对本国人和外国人在课税上一视同仁。
纵向公平对支付能力的衡量: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
收入通常被认为是测定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最好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