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问
1 户口至今未解决?
社工“昔年忆景”称,当初的招聘公告上称可以给符合条件的外地生源解决北京市户口。然而,当大部分社工的接收函、报到证都通过正常审批程序到手,将学校户籍卡及档案都转出学校拿到个人手中之后,各街道却突然停止了落户进程。
海淀区学院路社区的一名社工称,户口不能解决,毕业后一年的时间处于无档案状态,转正定级、党员转正、工龄、结婚生子等各种权益都无法享受,甚至连身份证丢了都补办不了。
多名社工称,他们专门就此事致电北京市社工委,得到的答复是要工作满一年以后才能落户。
对此,北京市社工委相关人士透露,确曾表示过“外地大学生可以报考,一旦被选定,可以解决北京市户口问题”的承诺。但北京市对大学生进京政策有相应规定,这些学生的户口迁入并不完全符合进京审批要求,需要一定时间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制定专门政策。
2 工资低难以生存?
“昔年忆景”称,“大学生社工计划”曾宣传称,北京市社工平均年薪3.4万。然而,在他们入职之后,第一次拿到工资条时才知道自己的工资仅为1100余元。
海淀区学院路社区一名社工称,他后来才知道3.4万元指的是社区工作者的一个平均数,同时还包括五险一金,以及其他一些要扣除的培训费用。
北京市社工委相关人士称,即将出台的政策,将涵盖待遇等内容。
3 招聘程序不完善?
据社工“昔年忆景”介绍,按照常规,企事业单位招聘,首先得确定基本流程,至少也有大致的时间范围。
她说,今年确定选聘的1994名大学生社工名单后,部分街道办事处于7月初安排了这些大学生社工上岗,多数的街道办事处也陆续在8、9月份安排了大学生社工上岗,但是,却有一部分街道至今未安排上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答复。
记者调查了解到,的确每个街道的入职时间都不一样。部分街道的社工至今未能入职。
对此,北京市社工委相关人士称,鉴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在招聘该批次大学生社工之初,目的是为让学生们在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先把事做起来,让他们毕业后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