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难度稳定,命题手法更显“老练”
1.命题点多样化,难度层次化
从命题思路看,命题人所关注的命题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①主旨性词语
这是从语用角度对词语的分类。主旨性词语反映了作者的根本态度和材料的主要意思。考生需要从根本上把握作者的观点,认清其评价的立场。
【例题】“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____三分________。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豪 遗憾 B。无奈 悲伤
C。感伤 埋怨 D。骄傲 惭愧
本题答案为A。横线处的词语直接决定于作者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态度。命题人于此处设点,又巧妙联系数字,显得格外精妙。
②摹状性词语
这是从语义角度对词语的分类。摹状性词语渗透了作者的感情,在字里行间折射出对事物的抑扬之情。考生要细致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例题】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就能在国际上获得________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________申请了专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垄断 抢先 B。操纵 独立
C。控制 自发 D。专营 及时
本题答案为A。“抢先”为什么比“及时”好?因为它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作者对我们攻占基因产业制高点的焦急心情。
③惯用性词语
这是从语体角度对词语的分类。每一类文体都有自己的惯用语。掌握这些惯用语,对于公务交流和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例题】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 ,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 的良性发展状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本题答案为D。低碳经济反映了未来的趋势。“契机”一词在欧美经济疲软的背景下几乎成为社会的共识。相信广大考生更早已耳熟能详了。
④搭配性词语
这是从语篇角度对词语的分类。对付此类题目,考生需要在语段中找到对应词语。
【例题】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__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________的房子。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匠心 名不虚传 B。自然而然 货真价实
C。兢兢业业 巧夺天工 D。无师自通 名副其实
本题答案为D。“本能”与“无师自通”搭配,意思吻合。
⑤情景性词语
这是也是从语篇角度对词语的分类。这类题目往往注重挖掘特定情境的“隐性点”,比如对象的可能特征、事物的可能结局等。“揣测”是此类题目的特点。
【例题】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________之处,但它的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________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细致 子虚乌有 B。精准 虚无缥缈
C。合理 扑朔迷离 D。精确 空穴来风
本题答案为B。年表有什么特点?这个在题目中没有具体交代,需要我们从细微之处去考虑。“但”字后面强调了它的积极意义,我们可以猜测前面是它的缺点,但这个缺点应该是无法克服的。“精准”比较恰当。
2。命题技巧创新不断,陷阱设置更“精心”
从命题技巧看,命题人喜欢从以下几方面设置干扰项:
①从词出发。命题人从正确选项出发,构造若干词义相近的词语。这是常用的迷惑考生的方式。例如:
掌控——控制——规划——约束
②从材料出发。命题人从整体出发,设想若干种可能性,每种思路设定一个“陷阱”。
例如:不够细致——不够合理——不够精准
③从语感出发。命题人从常见的搭配出发,设置一个干扰项。考生如果不注意阅读材料,很容易选错。
例如: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瓶颈。
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④从题源出发。这是一种新的命题技巧。其实质就是命题人对材料的加工。反过来,原材料就被命题人拿来作为干扰项。
例如: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抢先申请了专利。原材料中本来是“及时”,但命题人修改了,把“抢先”定为正确选项,而“及时”被定为干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