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9-11-27
企业如何进行融资管理与创新?如何进行资本运作和理财投资?如何进行海外并购及国际财务管理?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寒冬”虽然已经过去,但金融危机带给国内企业的影响还远远没有过去,在应对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消费市场紧缩以及信贷资金的有限等问题时,中国企业如何灵活应用财务管理手段来渡过难关,这成为了目前很多CEO们在思考的问题。
对此,业内人士也表示了忧虑,中国入世后需要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财务管理师,特别是在公司国际性融资、合并、上市及收购等方面,国际财务管理师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记者日前从即将揭晓的2009中国国际财务管理师(IFM)“百杰”评选活动上获悉,尽管目前中国地区的IFM证书持证人数量已近万人,但此类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市场目前却面临着巨大的缺口。
财务管理人才转型
目前国内财务管理市场,看似一片欣欣向荣:中国现有财会人员1200多万,每年由大学、中专补充的一般财会人员也将近30万。此外,社会上各种“会计培训班”、“会计证考前培训班”、“新准则讲解班”等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人才怎么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呢?
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国入世后与国际公司的财务体制接轨,以及金融危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公司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巨大转移:由单一的记账变为为企业绩效改善提供专业建议、为各级经理和公司整体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由原来的记录交易逐步转移到投资、融资和资本运营管理等。这种转移使财务管理人员花在编制报表和提供报告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花在通过财务分析促进企业价值增长及协调企业综合发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让财务管理人员的角色由传统的着重于财务数据处理的“计数专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者。
事实上,目前国内的现状是,会计人才过剩,但是财务管理人才奇缺。根据有关报道,在南京的求职者中,财会、出纳等职位的供求比例,竟然达到了46:1。而在广州、西安、重庆三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需求排行榜前10的职位,都没有出现会计类职位的身影。
战略专家缺口待补
根据国际财务管理协会(IFMA,前身是IMAA)中国总部的数据统计,目前国内IFM持证人在企业中担任中高级职务的比例达到79.5%,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71.5%,其中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24.4%。大量高学历学员的涌入无疑保证了IFM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人才输出质量,而即使这样的培训规模,面对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市场的巨大缺口还是远远不够,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未来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相关部门或经营管理层会有IFM持证人任职,因此IFM或将成为中国财经领域的主流职业资格之一。
同时记者了解到,对于此类高级财务管理师的资格考核,此前劳社部也曾发布了《关于对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加强管理的通知》,其中强调:经审批和注册的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可等同于我国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效力。未经审核和注册的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机构不得开展此类活动,其证书不能作为上岗和就业的依据。据悉,中国内地国际财务管理师(IFM)资质认证体系已经开始推行,包括高级别(SIFM)在内的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了一些企业评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主要标准。
对于目前整个财务管理市场的巨大需求现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总会计师协会会长张佑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目前中国大约急需30万财务总监类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据国际财务管理协会(IFMA)中国总部的统计,截至今年1月31日,中国地区持有IFM证书者人数仅有10000多人。中国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还有很大的缺口尚待补充。
经济全球化需求
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可避免的。入世后,特别是在公司国际性融资、合并、上市及收购方面,中国需要有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财务管理师。而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目前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出现了融资困难加剧、坏账风险增大、汇率风险提高等问题。对此,财政部在今年4月发布了《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其中特意提到了切实加强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商业机会与企业可以雇佣到的合格管理人才之间的不平衡变得愈加严重。市场的巨大缺口,以及政策面对于财务人员的规范化要求,由此而带来的高级财务管理考证热目前也悄然兴起,而一些在业内资深的优秀财务管理人才,在危机意识的驱使下加入了这股考证热潮。随着本轮经济危机的演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迫切需要一大批财务功底扎实且具备战略管理理念的财务人员。业内人士预计,企业对于拥有认证的财会人士的需求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