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西南政法大学出现“80后”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西南政法大学出现“80后”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9-11-25
  29岁成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掌握5门外国语言,拿到国内外两所名校的博士学位,获法国外交部“艾菲尔奖学金”,出版专著1部、译著3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连串在常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一个“80后”的身上变成了现实。

  他,就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施鹏鹏。

  相关资料显示,施鹏鹏出生于1980年6月,福建晋江人;1997年,17岁的他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保送该校研究生,师从著名诉讼法学家孙长永、龙宗智;22岁时赴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做交流生,2004年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方向和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刑事科学与司法制度”双博士生,分别师从孙长永以及西玛蒙蒂、金邦贵。

  “是不是全国最年轻的,我不太清楚,但在我们学校,他应该是最年轻的教授。”昨天,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长永告诉本报记者,今年施鹏鹏还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据介绍,今年11月,施鹏鹏的博士学位论文《陪审制研究》荣获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2009年全国共评出98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63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我其实很普通,可能更多的是运气。”谈起这个“教授”头衔,施鹏鹏告诉本报记者时有些谦虚:“我在西南政法大学所评的‘教授’是通过‘绿色通道’,即重庆对海外博士的优惠政策,所以可谓受之有愧。但坦率说,教授对我而言可能更多的是解决生计,而非学术水平的肯定,因此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此外,施鹏鹏在法律博客上自我介绍称,自己掌握5门外语:全面掌握法语和英语,能初步听说德语、意大利语并阅读专业文献,初通日语。

  “我可以使用四门外语从事学术研究,但谈得上精通的,只是法语和英语。德语和意大利语目前只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施鹏鹏告诉本报记者:“我可能最近几年还会到德国和意大利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西南政法大学出现“80后”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7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