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仍然先是理论方面的准备,按照理论的发展,先是米德冲突、斯旺曲线、丁伯根原则,然后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有效市场分类假说等内容,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顺理成章的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问题。我们进一步扩展,就是国际政策的协调等,理论上的准备是托宾税、麦金农的货币一体化理论等,具体的实践也有很多的内容;再进一步就是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部分的内容是包括两支的研究,其中一支是采用经济增长核算方程的思路,比如我上面提到的丹尼森经济增长六因素分析法;另外一支是采用模型的方法,就是大家熟知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至此,从历史发展的大脉络的分析告一段落。
时间发展的角度结束之后,就是从当前的横截面的角度进行分析。我认为市场中包括众多的机构,监管层中,央行(中央银行学)控制货币政策,财政部控制财政政策,证监会监管证券交易等,统计局(统计学)负责经济指标的监控,以及保监会、银监会等;市场主体中包括企业(会计学),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基金(证券投资学),保险公司(保险学),所有的主体均在围绕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学,我很喜欢)在发生着作用,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所有的知识融在一套体系中,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框架体系。下面我再介绍一下。
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是金融变量与金融机制,所有的主体都是围绕着它们在发挥着作用。金融变量我认为包括两类,一是一级变量,包括利率、汇率和价格;二是二级变量,包括货币供给量、GDP等二级变量,此处的任务是将所有教材中出现的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关系融在一起,让你很清楚在理论上两个变量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比如易纲《货币银行学》中关于货币供给量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这里想跟大家说考试时不到不得已不要凭空构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依据教材中的理论总结进行相应的回答。所以这样的话,我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收入进去。要讲清所有的内容我想要几天的时间,限于篇幅就到这里吧。
第二方面的问题是真题的解析,此处也略加解答。用四个字概括一下答题的方法就是“瞻前顾后”。看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就提论题,要将其放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去思考。在答题的时候,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定位,这个问题是哪本书中的内容,在这本书中的哪一章,哪一节,哪一小节,这就要沿着书中的框架去思考。在答题时,分三个方面,第一:“瞻前”,想一下书中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先提到了哪些内容,即关于此问题的背景知识,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第二:回答与问题直接相关的内容,包括前提假设、定义、特点、分类、相关的分析、优缺点、影响、评价等等。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选择其中的若干要点回答。第三:“顾后”,想一下书中讲完这个问题之后又讲了哪些内容,比如理论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与其他问题的联系等等。经过这三步之后,对一个问题的解答就比较完整了。比如2008年初试的一道简述题,问税负转嫁有哪几种方式?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按照上面的三步去分析,首先定位到财政学中第七章税收原理,进而定位到第三节税负转嫁。这时大家的笔记就会发挥作用,通过笔记大家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书中的框架和关于该知识点的所有要点,选择与题目相关程度最大的几个要点答上去就可以了。前面总结过的5个大的要点都可以答,其中税负转嫁的几种方式则要重点回答,其他要点可以简要回答,那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比较完整了。
四、 记忆冲刺阶段
记忆:我重视定义的作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背诵定义,第二是继续走几遍第三步所形成的框架和细节,注意记忆重要问题的关键字。
心态:由于考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对于每一个考生而言,都有一种相对较强的恐惧感,可以说这种感觉会伴随这个过程,只是有时强些,有些弱些,我的观点是不要逃避恐惧,勇于面对,要敢于向自己发问恐惧的原因,并认真去思考解决,考研也是心态的比拼,所以大家也应该加强重视。
答题注意事项:考试时用的卷子是白纸的,和我们现在用的是一样的,一般的答题数量是名词解释半页,简答一页,论述两页或更多。我说的只是篇章安排,并不是非要写满全部答题纸,自己恰当安排。对于具有图形和公式的一定要加上,显得比较有专业水准。另外答题时,一定要不停地写,这点大家不用担心,你复习的时候永远不会有这种状态,考试时的气氛会让你将平时的积累全部表达出来。
考务安排:对于考试那几天的安排很重要,怎么样住宿,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考试时用的笔,坐姿,在考场上如果给你自己鼓劲等等相关问题都要考虑清楚,考虑周全。
一路走来,会发现自己进步很多,每个人都要加油!!最后希望大家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刻苦,好好历练自己,相信将来都会走向成功。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