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央行在读硕士:金融学专业课四步突破法

央行在读硕士:金融学专业课四步突破法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9-10-19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读研究生与广大志向考取金融学专业硕士的考生们分享广受好评的金融学专业课四步突破法。
  
  一、 看书阶段
  
  对于刚开始准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专业课的人来讲,第一步毫无疑问是看书。这一步,并不是最重要的,仅仅是让你对专业课考研的相关内容能有个大致的了解。
  
  策略:看书的时候,始终问自己,这本书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消费者行为还是宏观经济管理,关注的焦点不是知识细节。
  
  作用:对核心课程能有个大致的了解,获得一个感性的宏观经济框架,为第二阶段的复习打下一个基础。
  
  目标:对于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的框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合上书,一想知道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包括国民收入的决定,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包括国际贸易,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
  
  测试的方法:如果你来找我测试,我会问,你知道货币银行学包括几大块吗,我希望的回答是几块,分别是什么?
  
  二、 经典框架
  
  我们认为,参加专业课考试之前必须要形成框架,框架包括两种,低级阶段是课本框架;高级阶段是自己形成的框架。这两个框架前者是基础,解决“微观在手”,后者是提升,解决“宏观把握”。当你“微观在手、宏观把握”的时候,你已经成功了大半。
  
  这一步所说的经典框架就是指课本框架。考研复习时所使用的教材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它的篇章安排在逻辑或理论上基本不存在问题,大家一定要重视和珍惜,这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这一步是四个步骤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辛苦的,大家一定要加油!
  
  策略:一章、一节的看,认真的做笔记,通过写字提升记忆,不要怕浪费时间。忍耐力强的人可以使用电脑做笔记,速度很快,效果好,并且可以提升电脑能力,仅供参考。看完一章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合上书,回忆该章包括几节,每一节的内容是什么,不用将其表达出来,只要自己能够领会就好,这一步知识的领悟第一位的。这时会很痛苦,一定要坚持,你可以叩问自己,你想考上吗,如果你想法强烈,那么你就会淡化痛苦感,如果想法不强烈,你还是去找工作吧。
  
  效果:有三个。一是帮助你理解知识,同时加强对框架的理解,为第三阶段做准备;二是,在答题时,书本上的这种框架逻辑会对你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家可能认识不多,最终考试的分数会很大程度上受这种金融知识逻辑的影响,对经典框架的理解或记忆会让你获得基本的金融分析逻辑;三是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会帮助你。举个例子:08年初试的时候,最后一道题考长期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内容,大家一看都很迷糊,这时你可能的一种思路是回忆教材中的框架,看哪一部分与长期劳动生产率相关,当然结果很明显是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部分,当时我采用的就是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六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的分数应该是很高的。这里要说明的是很多题目没有唯一的答案,利用教材中的理论以及合乎逻辑的分析是最重要的。
  
  测试的方法:你来找我测试的话,我会问你易纲《货币银行学》第四编讲什么,下面包括几章,第一章包括几节,分别讲什么内容?我可以回答出来,第四编是货币与经济,包括三章,分别是LS-LM模型,AS-AD模型以及通货膨胀问题,然后第一章下面包括三节等。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同时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用的内容都要这样,但核心内容必须做到这一点。我所指的核心内容是指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学以及国际金融学。
  
  做笔记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推荐一种。“要点+关键词”。大到某一章节,小到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是由若干要点构成的,我们需要把所有的要点,或者称为要点体系总结梳理出来。以《财政学》中税负转嫁为例(见陈共《财政学》),至少包括如下几个大的要点:(1)相关背景;(2)定义;(3)特点,包括3点;(4)税负转嫁方式,有4种;(5)税负转嫁的一般理论。每一个大的要点可能还包括若干小的要点,经过层层分解以后,就会形成要点体系。而对于其中每一个小的要点,可以用几个关键词去表达,没有必要像书上一样完整地记下来。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减轻了记忆负担。在答题的时候,只需再将这些关键词组织一下就可以了。
  
  三、 内化阶段-精华
  
  该阶段分为两个大致的部分,一个是框架的梳理,另一个是真题的解读。
  
  首先是框架,这一部分是我很有心得的一个部分,这里我要详细介绍一下,大致是将教材中的框架整理融合为自己的体系,同时将第二阶段的成果纳入到该阶段中,强化理解,所有微观的知识是以关键字的形式存在这个体系中的。
  
  我整理出来的框架可以铺满几十页纸,此处我只能简单的加以介绍。
  
  我们按照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微观经济学从效用论开始,联想到投资者的投资理论,无差异曲线、行为决策等的相关性,然后是生产论,生产要素市场,紧接着是市场失灵,我们知道市场失灵才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由,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就是要对市场进行监管,要监管必须要有监管的指标,按照这样的逻辑,所以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就是对国民收入进行相应的核算,然后是核算的指标,计算,扩展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展开,考虑关键字。在宏观指标问题解决之后,必须要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理论研究,按照历史的脉络,从考研的角度来看,先是封闭经济,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理论(乘数理论),这是产品市场的简单模型,不考虑利率,如果对利率进行考虑的话,就是IS-LM模型,其没有考虑到价格的因素,如果扩展到劳动力市场,考虑到价格的作用,就是AS-AD模型。整个封闭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就是基本上以这样的理论框架展开,所以理论问题解决之后,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的相关内容,在宏观经济学第十五、十六章,中进行了阐述。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央行在读硕士:金融学专业课四步突破法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