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报告提出对策——实施节能减排八项措施突破攻坚
(1)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
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
(2)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今年要关停1000万千瓦;五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亿吨、落后炼钢产能5500万吨,今年力争分别淘汰3000万吨和3500万吨。加大淘汰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
(3)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
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以及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等重点节能工程。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4)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5)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
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6)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
增加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禁止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染物向农村扩散,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7)强化执法监督管理
建立更加有效的节能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坚决依法惩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8)认真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
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做出全面部署,面对2007年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没有退路。虽然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超过预期,但我们相信,只要有各方的共同努力,有得力有效的对策,坚持不懈地把政府工作报告的每项措施变成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扎扎实实、不打折扣的行动,节能减排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一定能够最终实现。
4.相关链接:中国能源的供需现状、发展预测和存在的问题
1978年至2000年,我国靠能源翻一番支撑国民经济翻了两番,这是巨大的成就。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费不断增长,从1992年开始,消费量已经超过了我们自己的生产量。就是说,在1992年以前,我们的生产多于消费,但是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消费逐渐多于生产,我国成了能源不能完全自给的国家。目前能源自给率大约93%,有7%的对外依存度,这7%主要是石油。1985年石油净出口3540万吨,1993年开始转为净进口,2005年净进口达到1.4亿吨,这占了我们石油总需求的40%以上。 到2020年,GDP要比2000年翻两番,但绝不能靠能源也翻两番来支撑这个发展,况且中国的能源也翻不了两番,不论是自己生产还是进口,都不行,此外还有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必须降低能源消耗增长的速度。前20年我们以能源翻一番支撑了国民经济翻两番,我们在未来实现经济翻两番,仍然要尽可能把能源消耗控制在翻一番多一点。2000年全国能源消耗13.6亿吨标准煤。据专家估计,在采取各种措施以后,我们可望到2020年经济翻两番时,只用29亿吨到33亿吨来支撑。
根据这样的预测,我归纳一下,中国能源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这个矛盾会越来越尖锐。我们国家能源探明可采存储量和世界排名是这样的:煤,1145亿吨,占世界的11%,排名第3位;石油,33亿吨,经过这几年开采已经没有33亿吨了,只有25亿吨,占世界的2.3%,排名第11位;天然气3.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排名第20位。但是,中国人口众多,能源矿产人均储量低:煤,世界人均160吨,中国人均90吨,占世界人均的56%;石油,世界人均23吨,我们只有2.5吨,占世界人均的11%;天然气就更低了,世界人均天然气23200立方米,我们只有1080立方米,占世界人均的4.6%。
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以标准煤为例,中国2000年消费12.14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第一是美国,为31.24亿吨),但是我们人均才消费0.96吨,比美国(11.08)、日本(5.8)、俄罗斯(5.32)都低。但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像美国那样消费能源呢?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们真的达到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那是什么概念呢?全中国13亿人,就等于人均能源消费再高10倍,全世界的能源都给中国也不够用。所以这个路是死的,中国不能照搬美国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走美国道路走不通,全盘西化、什么都学美国不行。
第二,能耗强度高、效率低,浪费大。近20年,我们国家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应该说成绩很大。但是由于迅速工业化阶段的产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中国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GDP占世界GDP的4.8%,可我们对煤和石油的消耗却分别占全世界的31%和7.5%,单位GDP能耗仍然偏高。比如住房,现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属于高能耗建筑,新建筑也仍然有95%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到3倍,每年多消耗几亿吨标准煤。我国的发电、冶金、建材、化工、交通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这几个行业是能源消耗的老虎,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20%到30%。2000年能源系统总效率为10%,约为发达国家的1/2。资源开采回收率只有32%(比如我们开采煤矿,有专家说,我们是开一个煤矿丢两个煤矿,把最好开采的煤挖出来了,其他的都扔了),能源使用效率只有33.4%。这两个数据分别比国际水平低10%左右。“十五”期间大家都已经很注意这件事了,但还是没有控制住,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之比仍然高达1∶1。这样下去GDP要翻两番,能源消耗也要翻两番,长此以往无法承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三,结构不良,污染严重。中国能源的结构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煤炭过去在全部能耗中几乎占到100%,后来慢慢下降,现在占到68.8%;石油在能耗中的比重慢慢增加,从1952年的1.3%到了今天的20%。天然气也在增加。水电和核电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但现在合起来也只占到6.8%。这跟世界能源结构大不一样。世界能源结构是石油第一,煤占的比例相对小一些。我们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现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世界第二和第一。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