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但应引起关注的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的污染和缺失,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据调查,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不到3%,有的地区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能统一有效管理,农户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便倾倒,流向田头沟渠、池塘、路边,大量有害有毒废弃物如废旧电池等严重污染着土地、水源、庄稼,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与此同时,城市垃圾场地一般都设在城镇郊区,农村承受了农村和城镇共同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国有8亿左右农村人口,如果按每人每年产生0.3吨计,全国每年合计将增加生活垃圾24 000万吨。垃圾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了多种酸性的代谢产物及水分,在雨水的淋滤作用下,垃圾中的重金属被溶解并流到地表或渗入地下,垃圾中的病源微生物也可渗入滤液中,构成了有机物、重金属和病源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
乡镇企业由于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限制,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因而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值得注意的是高能耗的实心黏土砖厂仍在严重污染农村环境。据调查统计,每建造1万平方米多层住宅需用200万块黏士砖,生产这些黏土砖将耗用土地3.3亩,烧制这些黏土砖耗用标准煤18万吨,同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气体。
目前,农民在土地上投入的机肥料大幅度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快速增长且氮磷钾使用比例不平衡,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据统计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氮肥的地下渗漏损失为10%,农田排水和暴雨径流损失为15%:磷肥利用率为10~25%,全国缺钾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6%,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江河湖泊,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同时,过量施撒农药、化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垃圾未能妥善处理,农用地膜、农药空瓶、化肥包装袋随意丢弃,难以在短时期内分解,严重污染了耕地,造成一部分农作物减产。
近年来,中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厂,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由此带来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粪尿中大量氮磷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水产养殖业也对一些湖泊、水库造成污染,这种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鱼类粪便、饵料沉淀,以及为使水生植物生长而撒播的各种肥料。
部分企业公共意识淡薄,对矿产资源重开发、轻恢复,开采矿山时直接剥离地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地面下陷、山体滑坡,一些煤矿、磷矿等企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田间地头、沟渠河流,被部分农户用来作为灌溉水源,破坏了生态,也污染了农作物。
注:给定资料3来源于2006年1月5日新华社播发的一篇名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四大问题应引起重视》的文章,作者:张洪河
4.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广州番禺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将本应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工业污泥,直接抛进中山市的水资源保护区——鸡鸦水道内,造成了新的污染。
在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有一家印染企业,该企业在生产中会产生印染污泥。印染污泥因为含有聚丙烯酰胺,在广东省被纳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记者调查发现,经常有人把满载印染污泥的船驶进鸡鸦水道后,直接将污泥冲进水道内。
印染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所有的污泥都是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委托广州绿由公司进行回收处理。记者来到绿由公司核实情况。一位业务员承认,是他收了印染厂的废物处置费后,并没有按规定把污泥拉回绿由公司进行焚烧处理,而是私自把废物处理掉了。初步调查得知,半年来共倒掉了2 200多吨污泥。
12月22日上午,黄河兰州段遭遇不明污染,导致约30公里的河水变成奶白色。目前,兰州市环境监理所人员正在进一步追查污染源。
兰州市环境监理所负责人23日上午向记者介绍说,从兰州市西固区到下游约30公里的河道上都出现了这种异常现象,到22日下午5时许,水体颜色才恢复正常。据介绍,环保和环境监理部门22日共在5个地方抽取了水样,目前,相关检测结果尚未出来,污染物、污染源以及是否存在危害结果正在确定中。
据不完全统计,这已是近3个月来黄河兰州段遭遇的第四次较大规模的污染。10月22日和11月21日。因为供热站排放污水,导致黄河兰州段河水两次变红。12月初,又有人发现在连接黄河的一条河内有大量红褐色污水,并在部分河段形成大量白色泡沫,经调查发现,这是兰州市一家造纸厂排放的污水所致。
5.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本是老百姓最朴素、最根本的需求。但曾几何时,餐桌却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毒大米、毒蔬菜的惊呼不绝于耳。随着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的正式启动,土壤污染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后,受到社会关注最多的污染问题之一。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
2006年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土壤污染管理经验研讨会上,中美两国专家对我国土壤资源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了交流。我国建设用地和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安全问题,引起了与会中美两国专家的关注。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越来越大。许多建设用地来自于工业、农业或其他特殊用地(如危险品生产、贮运、处置等)。这些场地的土壤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各样的污染,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中引发纠纷的主要因素。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问题,如污水灌溉区、重污染企业周围地区、废弃工业用地和加油站等场地的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地下水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已经成为突出的土壤环境安全问题。
6.有位学者提出,由于人类对自然一味索取、盲目征服与急功近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引起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大气臭氧层受破坏、酸雨成为“空中死神”、有毒化学品进入环境循环、垃圾泛滥成灾等等,给人类和自然界造成不可复原的生态浩劫。仅就大气污染来说,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显示,在全球大气中总悬浮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完全污染物含量前10位的城市中,中国占据8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城市超过三级标准。在我国中小城市的空气污染重于大城市,北方重于南方,产业区重于非产业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据了解,我国北方城市大气中降尘和颗粒物浓度100%超标,南方城市50%~60%超标。冬季污染尤为严重。由于环境污染,不仅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心健康,由此而造成的各种“公害病”,新旧传染病接踵而至。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 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量的1/4,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华北、西北的一些地区缺水严重。一方面长江、淮河水灾频发,另一方面黄河断流严重,从而造成许多生态问题。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由于农业灌溉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配套、城市管网水漏失,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森林总面积为1.34亿公顷,占世界3.9%,位居世界第5位;森林覆盖率仅为12.29%,排在世界第131位;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更可怜,只有0.115公顷,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2%。如此稀缺的资源,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我国森林区已出现严重“赤字”,天然森林每年平均消失40万公顷,按近十几年的采伐和破坏速度,到2055年将全部消失。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和长期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质量逐年下降。目前,我国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2%,而且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千米。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