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扬在自己学院组织的校友活动上,有时会独自躲在角落里吃东西。因为中加工商学院的背景和学员组成的国际化,也不会有很多学生注意到院长在哪儿。然而与表象截然不同的是,其实帅扬很善于讲话,不仅言之有物,而且敢于提及自己。
一把抓的MBA教育
MBA全称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aster有掌握和抓的意思。帅扬说:“当前的MBA教育,体现Master抓的意义特别明显。乱抓,一切都抓。从MBA课程设置就可以看出来,只要与商业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里都有体现。所以现在MBA什么课程都有。”帅扬认为,大陆现有MBA教育的办学目的非常复杂,有的是为了靠商学院赚钱,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当然也有的是为了占领阵地分割一块市场。所以现在教育出来的学生很多是走形的MBA。有些学院甚至200个MBA学生一起上课。对于大陆商学院MBA教育的走形,帅扬举了个例子。有些学校组织MBA校友返校活动,相互之间攀比哪个学院的奔驰车大、车多,甚至有学院几十辆车绕城游行一圈。
除此之外,帅扬认为,商学院更大的问题集中在师资上。大部分学院MBA师资“自产自销”,在同一所大学读完本科读硕士,直到博士毕业留校做老师。帅扬表示:“这部分人除了周末陪太太逛街平时基本不出校门,这部分人搞理论研究可以,教怎么管理企业那简直天方夜谭,因为根本没有实践经验。现在即使号称有实践经验的教授,也只不过是给企业做管理咨询。如果问教授你管过几天企业?答案恐怕是没有。没吃过螃蟹的人怎么教别人吃螃蟹?我要求MBA教师全部都有5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
由于其按照应用方向分类,MBA在课程上很大程度是采用模块化设置。这样,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不少学院开发出MINI-MBA项目,提供给大中型企业部门经理、业务骨干等。北大、清华、人大、交大、复旦都有这样的项目。而学院在介绍这些项目的时候,都将其定义为:“通过系统地研修MBA的10门核心课程及包括系列专题讲座在内的多门选修课程,在半年之内全面系统地掌握MBA课程的核心精髓。”而帅扬认为,掌握MBA课程的核心精髓是不可实现的。帅扬表示:“很多人说MINI-MBA把MBA的精华抽出来了,我们觉得不是。不可能用百来小时,把MBA的精华教给一个没有商业管理方面知识和经验的人。他们也吸收不了。而且现在一个更大的误区是:学院MBA有15门基础课,MINI-MBA也15门基础课,只是本来60课时,现在可能6课时就上完了。只不过是一个压缩版,太简单化了,对学生起不到作用。”而帅扬理解的模块式授课模式就像搭积木,从40几门课程中抽出其中的20门,就可以搭一个架子,组成一套课程体系。帅扬说:“这才是模块!”帅扬给中加工商学院设计的MINI-MBA课程,除了核心的几门课是固定的,剩余的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背景来选择。帅扬认为,只有这样,才不是把所有与商业有关的基本概念都硬挤进商学院这个大容器里。
淡化MBA市场的竞争
1995年,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北京工业大学和加拿大商业科技学院于当年共同创办了中加工商学院,成为北京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帅扬对记者表示:“当初项目引入北京时,各高校反应比较热烈。我走访了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北京十几所学校,但他们都是为了赚钱,谈不到几句话,就会问我将来能不能盈利,能给学校经济做多大贡献。利益总是放在第一位。只有北京工业大学的校长问,能不能把这个学校办成一个从国外引进项目的平台。我觉得只有他们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教委中外合作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从中加工商学院开办开始,他们一直采用一种小巧快速的打法。中加工商学院的加拿大投资方是一个教育投资集团,不仅做教育投资,在加拿大还有几所学校。它希望在亚洲发展,虽然重心没有局限在中国,但它希望在中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就给中加工商学院减少了不少发展压力。1996年学院成立之初,帅扬根据自己的消息渠道和人事部的调查发现,中国对MBA的需求缺口在20万人。于是他迅速开办MBA。1998年,帅扬又发觉本科留学市场又火热起来,于是他又在1999年开办了国内上学两年,国外留学两年的“2+2”项目。直到10年之后,各高校才陆续做起了本科留学。2007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又引起了他新的关注。他发现很多专科毕业生不仅就业困难,而且他们也希望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也能读研究生。他又把力气用在了“专升硕”项目上。帅扬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的主要战场是MBA,进入新世纪前六七年是‘2+2’的本科项目,现在我们的主要战场是专升硕士,今后还会继续找机会。我们在市场找产品总比别人早一步两步,不断地转移战场。我们总是躲着清华、北大这样有国家强力支持的庞然大物走。”
在帅扬经营学院的理念里,不断开拓新产品,充分开发国内市场销售国外教育产品,一直是他首要关注的。对此,帅扬的理解是:“我们总是避开这个热那个热,早走一两步去开辟新的战场,别人跟上来了我们再换。先锋有可能变成先烈,14年来培育新市场让我们吃尽黄牛之苦。但我们不能跟风走,北大、清华干什么我们干什么,肯定行不通,我们必须找新东西。我们没想垄断什么,也没想独霸什么,我们野心没那么大,位置也没那么高,清华、北大想垄断可以,我们没这个本事,我们只能找新的产品开发。如果开发得好,别人跟上来了,我们再找新的阵地。”
对于中加工商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帅扬的想法是淡化在MBA市场的竞争,而做国外更先进的管理教育,比如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等其他方面。对于自己的初步想法,帅扬举了个例子。物流,前些年是个比较新的专业,但通过10到20年的发展,已经有很大转变,覆盖的领域更大了。甚至学科的名称也变更为“供应链管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也改为供应链管理协会。帅扬说:“中国现在只有一些教授学者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在教育方面怎样改造和引入,怎样同时适应国际潮流,还没有一个结论。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引入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