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同章节的复习方法
第一部分中,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是重点,这部分有很大的可能会以简答或者综述题的形式来考察。而且一般会与教育部分结合在一起考察对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的应用。比如在简单题中会问:如何应用双生子研究来分析环境和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在论述题目中:请结合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育人士提出一些好的教学建议。像这样既跨学科又考察应用的题目是非常有可能在论述题目中出现的,希望考生在复习这几个章节时要有意识去练习和总结。
第二部分分别从生理、动作(活动)、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几个方面说明每个阶段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和经典实验研究。对于这部分我们可以再进行详细的划分,分为三个小的部分:1、生理和动作的发展2、认知心理过程的发展3社会性的发展(情绪,个性,社会性)。其中第1、2部分多以选择形式出题,考生注意再认和识记其中的一些小的知识点。对这两个小部分涉及的经典实验要掌握熟练,至少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下来。第3小部分时命题的重点,这也时与教育极易结合在一起的章节。比如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和阶段、儿童道德意识的形成等问题。考生对此应进行总结和识记。
另外,建议按照生理、活动、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几条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经典实验研究来再次整理复习大纲,对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达到熟练水平。
二、教育心理学
(1)内容归类
教育内容包括五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概述;第二章是学习的概念和分类及其;第三章是各派的学习理论,主要是各种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以及每一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和教育应用;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是学习动机和学习的迁移;需要提醒的是:相对07年大纲第二章中加入了:发展心理过程的关系以及学习风格与教育的关系;第三章加入了学习的人本理论及其应用。
(2)不同章节的复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相对单一化,可以直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教育心理学概述和学习。但是第一部分不怎么重要,顶多考个选择题。第二部分则围绕学习论题展开,这部分第三章最重要,最有可能以综述题目形式出现,并且考察的具体方式也比较多样化,考点非常多,具体分为三种:理论应用型、理论比较型、理论与教育实际密切结合型。考生对此部分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相对单一化,可以直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教育心理学概述和学习。但是第一部分不怎么重要,顶多考个选择题。第二部分则围绕学习论题展开,这部分第三章最重要,最有可能以综述题目形式出现,并且考察的具体方式也比较多样化,考点非常多:具体分为三种:理论应用型、理论比较型、理论与教育实际密切结合型。考生对此部分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总之,教育部分,对含义、分类和作用等会以选择题形式考察,达到再认理解水平;理论是重点,要达到分析和应用的水平。需要再次提醒考生的是今年大纲中新加入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熟练。
三、 参考书目:
(1)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桑标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三本参考书目的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林老师这本所占内容比较多,也相对全面,内容也的也很详细。需要你耐心去读三四遍,达到能在脑中浮现知识框架的水平基本就可以了,临考前一个半月左右则可借助经过提炼的一些辅导资料和笔记。并进行详细的归类和整理。但是前者是前提。
朱老师版本的与林老师的是一个体系的,有很多共同点,但其对儿童的一些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其与教育的关系讲的很全面,很透彻。这本书同样需要你自己提炼内容,因为对应这本书的辅导资料不多。桑标老师的这个版本,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知识很前沿化。如元认知部分可以以此书为参照。
(2)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
主要以冯老师这本为蓝本。陈老师这本更实用于第三章的复习。其中谈到了很多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联系性思维。
3.统计与测量部分
这一部分,尤其是心理统计,是心理学科领域内的“数学”,所以很多考生,在初步接触统计学科时便浑身悚然,感觉这么多公式,章节又多,头一下大了几倍。其实真正看懂以后,你会发现那只不过时表面现象而已,何以此说?下面我们可以逐步为大家分析,帮助大家走出这个误区,同时还会结合大纲,在学习策略上有所建议。
大纲规定统计和测量部分总分为70分,与发展和教育部分分值相同。对于这70分在统计和测量两部分的分数分布上基本可以达到三比一的比例。因为首先测量部分的很多计算可以直接归类到统计部分,其次,由于一些实验设计的方法是与统计方法一一对应的,所以统计部分学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部分的分数。总之,这部分要以统计作为复习的核心,兼顾测量。当然测量部分同样需要认真的准备,只不过重要与否是相对化的。
一、统计部分
(1)统计部分内容划分和整理:
大纲中将心理统计划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分别是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其中描述统计又包括了统计图表、差异量数、集中量数、相对量数、相关量数等五小部分。推论统计部分包括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七部分。
我们可以将两大部分再进行有逻辑关系性的划分为四个部分:统计的基础、统计检验、参数估计、回归分析。统计基础部分包括描述统计整体和推断统计中的数学基础;统计检验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而参数检验又分为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包括卡方检验和大纲中非参数检验部分。
这四部分的逻辑性体验在:1、第一部分使后面三个部分的基础,主要是后面三部分用到的一些基本量的概念部分。2、第二部分是整个统计部分的中心,而参数估计是与检验一种比假设检验提供更多信息对总体的参数进行推断的方法,二者的差别在于,假设检验的结果是对当前数据与总体是否存在差异的回答,而参数估计是用一个数值或者一个区间来表示未知总体的参数或者参数的变化范围。3、回归分析则与检验并列为对实验结果的整理方法,只不过回归分析结果反映的是相关关系性,而检验得出的结果反映的是因果关系。这样,四个部分的关系就非常清晰,考生注意从提到的几层关系角度去理解知识体系,整理相应的笔记,这样知识就很好把握了。
(2)不同部分的复习侧重点分析
1、基础部分重在理解概念,由于它是后一章的基础,理解概念的性质非常重要,也要会计算和解释。考生可以先做一些课后习题,因为这些题目比较基础,可以很好的检验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然后再做一些院校历年真题这样可以帮助你把握考点。总之,这章一般只要掌握了基本量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和解释即可。
2、检验部分是统计部分的重中之重,不但要掌握不同的检验方法,同时要达到灵活应用的水平。而要达到灵活运用,就必须分清不同检验方法的实用条件,这点非常重要。比如何种条件下应用z、t检验,其条件间的差别量是什么?根源何在?方差分析思想是由什么问题而产生的?这些问题考生再复习时都要深入思考,如果对类似问题考生都能对答如流的话,考题中的任何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建议考生把不同的检验方法及其实用的条件列成表格的形式,有比较性的记忆。考生不仅要会灵活应用,还要注意如何将不同的检验方法应用于不同的实验设计类型。
3、参数估计是统计中涉及面很小的一部分,他很有可能在选择或者简答中考察。考生注意练习一些相关题目即可,因为这部分相对比较简单。
4、回归分析这部分与基础部分的相关有逻辑关系,考生可以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复习。这部分题目也比较容易,注意记忆一些公式。如果考察的化会在简答题中出现。
对于统计部分理解是前提,做题时根本,练习的题目多了,同时遇到难题多思考,养成经常对知识点进行总结的好习惯。统计的复习自然就简单化了。
二、测量部分
(1)测量部分的内容划分
心理测验也分为测验理论和测验应用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测量的理论基础、信度和效度、误差、项目分析;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实测、测验常模、标准参照测验、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心理测验的应用部分主要使几大心理测验:成就、智力、能力、创造力、人格测验。
(2)复习策略
测验理论是重点,信度、效度的分析,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测验的制作过程等重在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对心理测验理论的新进展理解就好。各种测验主要是了解每种测验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著名量表。同时特别强调的是测验部分很可能会考察它的应用方面,所以不仅要再认和记忆其中的细节,也要注意对其应用方面的思考和练习,前面我曾提到过它们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可能性,希望考生注意。
总之测量部分以小知识点的记忆为主,同时注意一些测验的应用性。
三、参考书目
张厚粲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孝玲 《教育统计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甘怡群 《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戴海崎 《心理与教育测量》 暨南大学出版社
郑日昌 《心理测量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