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8-6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4.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5.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探索的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六)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3.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
  (七)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本文共有 6 页,当前是第 4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MBA简介 (2008-8-18)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