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赞成性的评论型文章。文章从始至终都是紧紧扣住“散会也要按时”这一点来写的,并就“散会也要按时”这一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精要地点明自己赞成的理由,没有离开原材料半步,更没有引发出自己什么另外的观点,是典型的赞成性评论型文章。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就“散会也要按时”生发开来,去发表自己的某些感想,并广泛引用社会中的生活材料,来论证自己感想的正确性,那就是典型的立论型文章了。
(二)批驳性的评论型议论文批驳性的评论型议论文就是平常说的驳论。
所谓驳论,是指就一件事或一个问题,揭露和驳斥其错误见解或主张,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从而推出自己的正确观点。驳论的着重点在于证明其非。在一篇文章里,立论和驳论是相辅相成的,单纯的“立”,或单纯的“驳”,实际上是很少的。因为议论文一般是立中有破,破中有立,只是看以什么为主罢了。以立为主的就叫立论,以批驳为主的就叫驳论。
驳斥的目的就是要论证被驳斥的论点是错误的。驳斥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驳论点,即直接指出被驳斥的论点的错误。第二种是驳论据,即指出被驳斥的论点的论据是虚假的,该论点也就不驳自倒。第三种是驳论证,即指出被驳斥的论点的论据“推不出”,也就是不能证明该论点,那么该论点就是无根据的瞎说了。这三种方法常常是结合论证过程,具体分析错误言论的错误所在。不论从论点、论据还是论证着手驳斥,最后都要指出其论点是错误的,并指出正确认识是什么。
反驳还常用归谬法,即按照被驳斥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继续推论下去,最后推论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结论和论点应该是一致的,既然最后推论出的结论是荒谬的,那么被驳斥的论点也就是荒谬的了。
总之,反驳的方法是灵活的,但必须对错误言论进行具体分析,抓住要害,才能驳得有力。
下边就三种反驳的方法做些概括介绍。
1.驳论点驳论点,就是用事实直接批驳对方观点的错误,或摆出新论点来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当对方的观点明显是荒谬的或者是虚假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这是一种直接推倒的方法,也就好比从梯子上直接将对方拉下来。一般驳论文章常用这一方法。
下边是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文中的一段评论型文章,就是直接反驳错误论点的: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节录)
“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一九七六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毛泽东同志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措误的。又说,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
[简析]本文既用确凿的事实,也从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进行了剖析,直接揭示了“两个凡是”观点的谬误,十分有力。用的是驳论点的方法。
2.驳论据错误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而有些人也往往捏造事实和理由,为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服务,以达到其欺骗的目的。所以,反驳时,可以用揭露其论据虚伪性的方法,也就是用证明对方论据是错误的办法,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因为荒谬的论据所证明的观点不可能是正确的,论据不存在了,当然论点也就立不住脚了。这是一种抽梯子的办法。有时,当对方的论点不好直接进行批驳,而又发现其论据有明显的荒谬性时,就可以使用这一方法来进行批驳。鲁迅的《xx惊诧论》一文就是引用《申报》上的事实来证明其论据是虚伪的谎言,来进行批驳的。
下边就是一篇很好的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错误论点的文章:
质疑“拒贿新闻”
某报报道了一个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去年三季度,该单位六名同志拒请45人次,拒贿金额1万元。看完报道,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这能作为廉政的功绩吗?
一是拒贿是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具有的起码的职业道德,否则就是违纪甚至违法。
二是拒贿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我们知道,吴天祥拒绝一切吃请、礼品,但有关他事迹的报告中并无次数和金额的统计。他并不是把人家送的钱接过来清点一下数额,然后登记入册,以作日后邀功讨赏的真凭实据,而是根本就不给送礼者以“送”的机会。
三是送礼行贿者为什么会频频光顾。一身正气、秉公办事的单位和个人,会使心术不正的人望而却步。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单位的行业作风有问题。
把拒贿的次数和金额作为一个单位、一个人廉洁奉公的尺度,是不是有点太降低标准了?
[简析]本文对“拒贿新闻”提出质疑,没有直接批驳其观点错误,而是就“拒贿数字”这个论据着眼,进行批驳,一则表示怀疑,不解它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二则指出拒贿的次数和金额也不足以说明一个单位、一个人“廉洁奉公”,说明其论证也缺乏逻辑了。
3.驳论证驳论证,就是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错误,也就是把对方论证过程中的矛盾揭露出来,以之驳倒其论点。这可以说是一种钻空子的方法。有些议论错误的文章,其观点看不出明显的错误,而其论据也是真实的,怎么来批驳呢?就要用这种钻空子的方法,因为有些观点是用其错误的推理来掩盖其论点的荒谬性的。毛泽东在《评战犯求和》一文中就使用了这种批驳的方法。
例如下面《“廉内助”质疑》一文使用的也是驳论证的方法:“廉内助”质疑秦泽忠从媒体上获知某地召开“廉内助”表彰大会的消息,忍不住羡慕那些廉洁的领导干部们的老婆—看人家多贤淑啊,为了确保身居高位的夫君不贪污不受贿不腐化不堕落,操了恁多心,费了恁多神,到底没让丈夫犯事儿,成了廉洁的领导者。
可再一细想,老婆虽不如人家的好,自己却比被表彰为“廉内助”们的老公强—他们让老婆费尽了神操碎了心一天到晚地瞪圆了眼睛支楞起耳朵监督着,才总算没腐化没堕落,若非“内助”之“助”,他们是否保证能“廉”呢?
继之感到费解—既然是受党多年教育的领导干部,按说就该是有些党性的,就该是懂得自律的,却为什么还离不开“内助”,否则便不能保证廉洁呢?难道在其心目中,什么党的纪律、中央文件,统统不及“枕边风”来得有效更具约束力么?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