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大学生如何破解就业难

大学生如何破解就业难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5-28

 4年前,许多学生为考上法律、财会、计算机、文学等热门专业而欣喜,4年后,这些专业在就业市场早已“黄花”不再,昔日热门专业由于供求失
衡,找工作成了难题。

     应届毕业生丁林4年前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当时觉得就业面宽,可谁知近几年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这一专业,毕业时竞争激烈,至今还没找到工作单位。
     一名教育界人士对记者说,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的不足恐怕才是更需要引起重视的。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新专业猛增。据业内人士透露,高校增新专业基本上分几种类型: 一是生源捞取型:新专业就是为了多招学生,结网捕鱼,所以这张网织得越大越好,网眼越密越好,尽可能多上专业。学校普遍喜欢上投资少、见效快、靠几本书、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应付的“软专业”,而对像工程技术、数控机床、机械电子等需要上设备、上仪器、投入比较大的“硬专业”一般不“感冒”。

     二是分散就业压力型,学生过多地集中在一个专业,会人为造成就业压力过大,所以部分学校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目的是自我减压,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

     三是历史依赖型,主要以原有专业为基础。

     四是市场导向型,市场上什么专业热门,就上什么专业,而不考虑就业形势。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鹿立的一项研究表明,近年来高校许多学科毕业生增量有了明显的变化。2004年与1990年比较,工学专业毕业生由19.58万人增至81.21万人,年增长率达到11%;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由8.97万人增至49.47万人,年增长率达到13%;法学专业毕业生年增长率是所有专业中增速最快的,14年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9%。当前文、史、哲、教、法等专业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鹿立认为,高校是自主办学主体,专业设置应该面向市场,当前专业设置过多过滥过于急功近利之风急

需刹车。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大学生如何破解就业难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考研初试时间 (2008-5-28)
·雅思新手指南 (2008-6-16)
·报名前的准备 (2008-6-16)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