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和认识(共20个)
1、认识论——是关于认识本质及其规律的哲学理论。(电大版P57)
2、反映论——就是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的学说。(电大版P58)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P59)
4、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P59)
5、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认识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P59)
6、先验论——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叫先验论。(P59)
7、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P59)
8、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是人,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P60)
9、认识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即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0、认识中介——是认识主体和客体对立两极的居间联系环节,是认识结构两极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联系媒介和转换机制。(P61)
1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补)
注1: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P61)
注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注3:认识的最终目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12、第一次飞跃——人的认识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P61)
13、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对事物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P61)
14、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P61)
15、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P62)
16、认识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是认识运动的总过程、总规律。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62)
17、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P63)
18、真理的绝对性亦称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亦称绝对真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其次,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P63)
19、真理的相对性亦称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亦称相对真理,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针对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方面的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还有待于扩展。承认真理性认识有待于扩展,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其次,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正确的反映,认识还有待于深化。承认真理认识有待于深化,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P63)
20、谬误——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