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们将货物直接从珠海运到东莞,最后通过东莞出口产品,需要等很长时间,办理大量繁琐的手续,才能得到退税款。”奥瑞基说,“其实火车或货船每吨或每公里的成本并不是这么高,但迂回的过程导致了成本的上升。”
另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有多达五个政府部门参与了物流的行政管理,其中多数在省级地区设有办事机构。
“我猜想,在任何一个国家,这种类型的程序都可以进行精简。如果你看到了真相,并且发现物流业的成本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翻了一番,我想物流机构一定有很大的精简空间。” 杰米?博尔顿(Jamie Bolton)说,他是埃森哲供应链管理咨询公司北亚区兼大中国区总裁。
改革阻碍
中国政府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开始有与之相关的立法改革,但不同地区的海关部门对规则的解释和执行力度参差不齐,导致了改革进程的放缓。中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名誉主席马克?米勒(Mark Millar)如是表示。
德莎(Dachser)是上海全外资的物流公司,对其总经理克里斯托夫?文森特(Christophe Vincent)而言,正是这些地区差异最让人头疼。但他强调,只要你了解不同地区物流管理部门的运行机制,这些并不是不能克服的。
“我们仍会时常遇到行政延误的情况,但只要将这些延误纳入你的商业计划,你就不会再将其视为一个问题。这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运作模式。”
将这些延迟纳入商业计划,对物流企业而言,可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那些运送的物品和委托方的客户,将不得不为此增加运输成本。
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也是一个复杂的因素。许多地方当局不允许外省货运卡车穿越本地,要求不必要的卸载和重新装载。在一些省份,卡车可以过境,但必须更换司机。 过路费通常占到总运输成本的20%,很多经营者通过逃避这些费用来维持微薄的利润。他们通过超载、降低交货速度,或者选择不合标准的公路运行,这导致货物的损坏率增加。节省下来的成本,客户却无法受益。
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导致中国的物流业极度分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说,目前中国注册的物流企业超过70万家,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即便是最大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低于2%。
市场分散 中国大多数物流公司缺少战略规划、人员培训和系统管理。它们往往倾向于以本土或区域的水平经营,这就意味着,供应链必须依靠多家服务供应商来建立。 比如,沃尔玛在中国有60家左右的店面,需要大约1.5万个供应商。而在美国,3800家连锁店仅需要6.1万个供应商。
时尚品牌利兹克雷伯服装公司表示,必须依靠众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pls)、经销商和货运公司,来联结其生产基地、中国各地的分销网点及国外零售点。
大多数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梦想是,能够依靠一家或者少数几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建立起供应链。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做到这一点都是非常困难的。”奥瑞基说,“多数企业可以在某些环节上做到这一点,但看上去没有一家能做到一切”。
虽然对制造商和零售商而言,这是一个问题,但对物流企业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那些可以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物流企业将会处于优势地位,这也引发中国物流业的并购风潮。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物流业被少数几个大公司所控制,它们网点众多,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高度专业化领域,企业可以找到合适的运营商,比如医疗用品等。少量的地区性小物流公司也会继续存在下去。
“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夹在中间的企业应该寻求重组,争取做大,与大公司竞争;或者要做专,发展自己独特的领域。两者都不行的话,就只能被兼并。”米勒说。
接近成熟
有迹象表明,中国物流业的整合正在发生。2008年1月,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青岛海丰国际航运集团,与中国最大的航空运输公司北京新时代国际运输服务公司合并,组建了海丰物流公司,总资产值为1.277亿美元。
米勒表示,此外,大约还有1.5万家国内企业,将自己的数据资料输入了不同的数据库中心,便于与其他企业整合。
并购在外资企业的扩张战略中起着关键作用。TNT中国分公司正在一马当先,急切地收购黑龙江华宇物流集团,后者是中国货物和包裹运输中的佼佼者。 华宇物流在中国一、二级城市中有1100多个运输网点和56个运转中心,加上TNT目前在中国拥有的25家独资子公司和500多个城市的运输网点,这将使该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货物和包裹运输企业。
面对本国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不断下滑的情况,许多外资企业将进入效率低下的中国市场,视为改善经营状况的一个途径。
在奥瑞基看来,这可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西方的运输公司的确精简高效,但它们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规则保障。困扰中国国内运营商的低效率问题,将会同样影响到这些新进入者。
“把一些天津人放到北京的公路上,并试着做我们在墨尔本和悉尼所做的事情。什么都不会发生!每天早上大雾一出现,道路就会严重堵塞,甚至达8个小时之久。”他说。 整合式解决方案
外资物流企业的优势,是整个供应链的全程管理经验。这些综合性服务大大降低了成本,而这正是中国物流业目前无法解决的难题。
再一次,奥瑞基将责任归咎于过分官僚作风的机构,但他相信,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精明的经营者的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很快得到改善。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市场的机会将逐渐减少。
他说:“外资企业必须尽快实现盈利,因为它们的竞争优势很快就会荡然无存。你可以把现代技术和流程引入到第三世界国家,你可能花费25年的时间来积累这些知识和技能。但复制这些,只需要25分钟就足够了。”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