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北大深圳论坛:世行副行长林毅夫主讲我国宏观经济中的深层问题

北大深圳论坛:世行副行长林毅夫主讲我国宏观经济中的深层问题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4-7
 

   4月2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主办的“北大深圳论坛”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会议中心举行,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以“收入分配不均和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作了精彩演讲。
  “北大深圳论坛”由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主办,市社科院、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康佳集团、招商银行、香港大公报、深圳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协办。该论坛以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人文与科技等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邀请北京大学、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面向深圳公众开办大型讲座、探讨热点话题,传播文化新知。论坛为公益性质,免费对市民开放,自2007年开讲以来,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
  林毅夫这样一位经济学大家的到来,吸引了大量“粉丝”捧场。原定于下午3点开始的论坛,从2点起就有不少人排着长队缓缓进场。在前后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台下听众数次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少听众听完演讲表示非常精彩,意犹未尽。
  改革开放成绩意想不到
  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30周年,对于过去30年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林毅夫表示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了不起的成绩。
  他说,从1979年到2007年29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速度9.7%,小平同志当时推动改革开放的时候提的是20年翻两番,按照翻两番来算,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7.2%,而现在实际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这个目标;按照每年7.2%的增长来算,29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扩大7倍,而按照9.7%的增长来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实际上扩大了14倍。
  林毅夫还举例说,开放的重要指标是贸易在经济中占的比重,1978年祖国大陆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量是206亿美元,台湾是232亿美元,整个祖国大陆比台湾还少。但是29年内中国对外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7.4%,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增加了105倍,去年达到2.17万亿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三,而且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9年的只有9.5%增加到去年的将近70%,在世界所有大国中,这个比重是最高的,美国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0%左右,日本也是如此。
  林毅夫还表示,中国经过30年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的人现在只剩下2100万人,比改革开放前减少2.3亿人,这对世界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全球有多个以扶贫和减少贫困人口而设立的国际发展机构,可是到了20世纪末,要是把中国减少的2.3亿人抛开不算的话,整个世界的贫困人口在20世纪没有减少,甚至是增加了。
  中国经济还可以高速发展
  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林毅夫表示,在工业革命之后,每段时间都有一个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英国到美国到德国到日本,而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林毅夫说,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还有机会继续维持过去29年平均每年9.7%的经济增长速度,“还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他说,中国产业升级的空间大,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储蓄也多,加上56%的人口在农村,在未来经济增长中,每年城市化的比例至少提高一个百分点,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加上有质量非常高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所以仍会有不少外资到中国来投资设厂,种种因素综合考虑起来,相信中国至少可以维持10年、15年甚至是2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
  解决收入不均不能“劫富济贫”
  不过,林毅夫也提出,尽管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仍然维持现有势头,有较好的前景,但是在看到这些前景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中间很多问题的根源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
  “怎样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均,是社会上非常关心的问题。”林毅夫说,很多人提出一个直接的办法,就是“劫富济贫”,把富人的钱收到政府,分配给收入低的人,这样收入分配就平均了,可是如果直接从富人那边增加税收,把钱变为政府财政收入,那么富人的钱是否真的能够收到,即便真能收到,富人还有积极性赚钱吗?没有积极性就不会创业,不会努力经营,这样经济发展速度就会放缓,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穷人增加收入主要是靠就业,如果没有就业机会的话,这些低收入的人本身还是一个最大受害者。”林毅夫认为,想要通过“劫富济贫”的方式,导致的很可能不是经济增长又好又快,而是又不好又不快,“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林毅夫提出,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均,最好的办法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让穷人的收入比富人增长更快,收入分配就会越来越平衡,而且,还要形成一个机制,让富人在追求收入增长过程中,必然导致穷人收入增长更快,这样才能实现人们所期望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让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快于富人
  对于穷人收入增长快于富人,林毅夫表示最重要是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且是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
  他说,在目前发展阶段,跟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中国还是劳动力相对多,相对便宜,资本相对短缺,如果按比较优势发展,就要多发展一些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是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当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区段,这是在国际上最有竞争力的生产活动方式。
  他解释说,这样创造的就业机会就会比较多,低收入群体能充分就业,才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这种方式资本积累的速度会最快,而劳动力的增加每年受到人口增长的制约,资本就会由相对短缺变为相对丰富,劳动力由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短缺,劳动力工资增长就会很快,而资本回报就会不断下跌。
  农村银行设立门槛要提高
  为什么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已经推动了将近30年,反而出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林毅夫分析说,这是因为保留了不少计划经济留下的误区,主要方面是金融体系的结构存在巨大问题,还是以大银行为主,加上深圳和上海的股票市场,这导致75%以上的人民币是在四大国有银行之间运用。对于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中小企业,在大银行借不到钱,基本得不到金融服务,而且要上市成本也太高,不可能去上市,就导致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相对不足,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平衡。
  林毅夫说,应该要建立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地区性的中小银行。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在战略上也做了部署,但是具体措施还不到位。根据现在的规定,如果要办农村银行,注册资本的门槛很低,但还有一个基本不可能达到的要求,就是找一家现有的商业银行作为战略合资,“现有商业银行很多都从农村撤出了,他们可以直接去农村投资,不用和你合资啊。”
  林毅夫说,因为这个原因,去年一年全国只设了26家农村银行,而全国有2000多个县,50000多个乡。他说,目前应该把农村银行设立的门槛大幅提高,注册资金至少是5000万或一亿,再加上比较完善的金融监管,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改变现有过度集中的金融结构,让中小型企业等能得到金融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关链接:
林毅夫:生于1952年10月15日,籍贯中国台湾宜兰,1971年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8年获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82年获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2月,被世界银行任命为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北大深圳论坛:世行副行长林毅夫主讲我国宏观经济中的深层问题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