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4-7
|
2006年9月5日,是沈阳市第二个“青年技工日”。时隔一年,在“青年技工日”这面大旗下,沈阳技工的品牌正在慢慢叫响,青年技工也备受各界重视。“沈阳技工”已从“冷板凳”上站起,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待遇地位:不低于“白领”
“没想到能获得冠军,更没想到我能受到这么多奖励。”今年35岁的孙思国是沈阳机床集团沈阳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营销部项目主管、工程师。去年他还是装备车间的一个调配车工,现在的主要工作则是为业户提供技术支持。他在首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工冠军后,不仅获得各项荣誉,光奖金就有六万元,这相当于他原来两年的工资。
“技术人才是‘软资源’,不抓哪行啊?”利林集团董事长深知技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去年以来,企业技工的工资全涨了。焊工宋伟去年在全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前三名,企业当即奖励他5000元,工资晋升三级,现在地位比管理层还高。时代在变化,岗位也在变化。风光、自在、收入高的“白领”出现后,“蓝领”们坐上了冷板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今天,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之风再次刮起,人们不再说“车钳铣没人理”,身怀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又成了“抢手货”。据了解,沈飞、黎明、金杯等技校的毕业生成了各大企业争抢的宠儿,很多人的收入远远高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知名度:远高于名人今年“青年技工日”前夕,记者来到铁西区雏鹰小学“徐强中队”,看到“向技能模范致敬、向技能人才学习”的誓言贴在墙上。作为当代技术工人的楷模,一年来,“徐强精神”影响着这些小学生尊重劳动、崇尚技能思想的树立。孩子们告诉记者,他们在电视上看到徐强叔叔获得了2006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都特别激动,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徐强叔叔式的技能人才。在雏鹰小学关于个人偶像的一项调查中,徐强早已取代了歌星、影星在学生们心目中的位置,成了名副其实的偶像至尊。在沈阳这个有着浓厚技能情感和技能文化的城市,“青年技工日”的设立,不仅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尊重技工的氛围与潮流,也转变了一些家长和青年的认识。一直以来,从学生到家长再到社会,普遍都存在着想当干部、做管理、搞科研,不愿当技术工人的想法。而据了解,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现在很多家长正在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特点,来选择将来的就业方向,而徐强等优秀技能人才代表成了孩子努力的目标。前景:一技在手行天下在人才招聘市场,到处是“急聘某某工”的信息,各地民企、国企求技工若渴的局面,让普通求职者对技工又添一份羡慕。“光靠文凭不好使,手有技术才吃香。”赵兴恒是沈阳金杯教育中心刚入门的车工。他的梦想是早日成为优秀的车工。据了解,沈阳市以举办“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为牵动,加强沈阳市青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到2010年,培养青年技能人才10万人,在广大青年中营造学技能、比贡献、促振兴的良好氛围。为鼓励更多的青年人学技能,团市委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单位开展技能大赛,破格晋升,并授予“沈阳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沈阳市五四奖章”、“技术状元”、“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青年人学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沈阳市的装备制造业有职工35万人,35岁以下有12万人,高级工以上的人才仅占到5%。技工缺口正等待着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去填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