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10030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1.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荀子提出了_________与_________相结合的教育管理组织原则。
3.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在崇儒兴学的前提下,儒、_________ 、_________ 三
家并用。
4.中国古代的书院兴盛于宋朝,它有三项基本任务,即讲学、________和_______。
5.明代的社学带有民办公助的私学性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办学性质。
6.1912 年,教育部颁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改前清的学堂为_________ ,监督、堂长一律改称
为_________。
7.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体格健壮、_________、_________的军人。
8.欧美近代大学的教学基本上有两种形式:_________和_________。
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阶段。
10.当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有中央集权型、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三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 分,共19 分)
1.墨家私学的培养目标是“兼士”。( )
2.孟子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 )
3.隋唐的学校管理只设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
4.科举考试制度也就是进士考试制度。( )
5.宋朝的中央官学开始设立画学。( )
6.宋朝开始建立学田制度,为教育发展提供经济保证。( )
7.明代只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没有私学。( )
8.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大学院制。( )
9.徐特立是老解放区新教育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
: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