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3-7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A. 1945年              
  B. 1966年
  C. 1997年              
  D. 1949年

2.《京郊出现“科学热”》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
  A.农民              
  B.农业教育工作者
  C.农村干部             
  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

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这篇新闻作品是(     )
  A.《水面下的桥梁》           
  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C.《水城威尼斯》            
  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拉萨              
  D.银川

5.《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
  A.个别访问             
  B.向当事人提问
  C.现场观察             
  D.电话采访

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
  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           
  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
  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     
  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

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A.空军飞行员             
  B.民航飞机驾驶员
  C.跳水运动员             
  D.工艺美术工作者

8.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
  A.象征性手法             
  B.拟人化手法
  C.比喻手法             
  D.夸张手法

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写在绢帕上的诗》
  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D.《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通讯社是(     )
  A.法新社              
  B.美联社
  C.共同社              
  D.路透社

11.“38×365=?”这一算式,反映了张先生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它出自(     )
  A.《祁连山北的旅行》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夜宿车马店》            
  D.《华阳礁上补给忙》

12.“报纸的主角”通常指(     )
  A.言论              
  B.消息
  C.图片              
  D.版面

13.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消息是(     )
  A.《醒来,铜陵!》            
  B.《从邮局看变化》
  C.《大老齐成了“香饽饽”》    
  D.《菜价追踪》

14.“抢鸭这一民间传统项目,惊险而又富有浪漫色彩……”这一段文字,出自通讯(     )
  A.《水城威尼斯》            
  B.《“妈妈教我放鸭子”》
  C.《小城风光更迷人》           
  D.《水面下的桥梁》

15.反映在多种经营中如何保持自然生态平衡问题的工作通讯是(     )
  A.《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
  B.《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C.《并非鱼草之争》
  D.《小城风光更迷人》

16.新闻《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中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的一个大屠场。这个集中营设在(     )
  A.波兰              
  B.奥地利
  C.德国              
  D.捷克

17.人物专访《英迪拉•甘地》一文中的主人公英迪拉•甘地夫人,是一位曾任国家总理的政坛名人。这个国家是(     )
  A.巴基斯坦            
  B.印度
  C.斯里兰卡            
  D.尼泊尔

18.如实地陈述客观事实,通过事实表达作者意见观点的新闻写作方法叫(     )
  A.白描             
  B.缘物寄情
  C.议论             
  D.用事实说话

19.1995年,我国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的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领导干部楷模是(     )
  A.蒋筑英             
  B.孔繁森
  C.邓稼先             
  D.徐虎

20.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注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事实的结构模 式叫(     )
  A.金字塔式结构            
  B.倒金字塔式结构
  C.纵式结构             
  D.平行式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下列新闻作品中,写外国题材的有(           )
  A.《别了,“不列颠尼亚”》        
  B.《水面下的桥梁》
  C.《世界最佳急诊室》          
  D.《华美窗帷的后面》
  E.《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22.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           )
  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B.《世界最佳急诊室》
  C.《断电使纽约陷入一片黑暗》      
  D.《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
  E.《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

23.为了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有的消息也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消息有形象感。下列作品中有形象感的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B.《别了,“不列颠尼亚”》
  C.《日本签字投降》            
  D.《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
  E.《陕北有煤海》

24.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军事报道的是(           )
  A.《桌上的表》             
  B.《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
  C.《核弹元勋的“三子”》          
  D.《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E.《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25.新闻作品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
  A.描写   
  B.抒情   
  C.叙述  
  D.说明    
  E.议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6.简析《从邮局看变化》一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27.《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一文中有大量的数字。简析数字在本文中的作用。
28.新闻的真实性,主要包含哪几方面的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9.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的专业素养。
30.联系具体作品,分析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31.分析《夜宿车马店》的写作特色。
答题要求:
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夜宿车马店
刘云山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今年获得历史上最好的收成,粮食总产2.2亿多万斤,比去年增长二成;油料总产4000多万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七十多。全旗350多个穷队,今年面貌都有很大变化。农村的繁荣,给集镇也带来了兴旺。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记者来到这个旗萨拉齐古镇的车马店投宿,生动地感受到了社员们丰收的喜悦。
    记者在暮色苍茫中来到车马店的时候,老远就听到里面传出庄户人爽朗的笑声和牲口的叫唤声。进店一看,宽敞的院子被进城来卖粮卖油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店堂里灯火通明,满屋子的人拉呱得挺热火。
    车马店的老炊事员周二旦一边飞动着菜刀,一边乐呵呵地说:“俺在店里干了十多年,天天跟庄户人打交道。过去庄户人眉头上挽着疙瘩,如今,个个膘得脸上放光。那些年住店的,多数人拿的是红(高粱)黄(玉米)面窝头,舀两碗开水就着吃;现在可不一般了,拿着白面馒头还嫌不顺口,还要到街上买块豆腐割斤肉,打二两白干,人家就图那个美气哩!”
    “那算啥美气!”坐在菜案旁的一位叫贾满贵的瘦高个老汉有点不服气地说,“上一次进城来卖公粮,俺把儿媳妇、小孙孙、老姑娘一齐拉了来,饭馆里的烧麦、馅饼、锅魁,娃娃们想吃的都尝遍了。服务员一算帐,俺一次掏给他十几块。俺今年一家打了1万斤粮食,8000斤油料,光卖给国家的粮食油料就是1万斤,进钱3500块,那场面才叫美气哩!”
    “贾大个子,如今你肚圆了,兜鼓了,可前几年记得你进城拉返销粮时,在店里光吃点窝点。”车马店服务员丁大叔“揭底”了。
    这时,来自黄河边上十六股村的青年后生高兴宽接上话茬:“过去队里年年不分红。有次俺爹进城,说要领俺去开开眼。到了街里,一不敢进商店,二不敢进饭馆,兜里空空,怕看了眼馋。这回俺进城,一次就卖了3000多斤油料。”说到这里,高兴宽拍拍自己鼓囊囊的上衣口袋。
    “小伙子买啥好东西了,叫众人看看。”不知谁这么说。
    高兴宽倒实在。他打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边全是衣服,有媳妇的,有妹妹的,有老父亲老母亲的,什么涤纶、涤卡、弹力呢,都是时兴货。青年后生说他还打算买台切面机,给村里人加工切面,让庄户人也能吃上城里人吃的饭。
满屋子的人好象都是老熟人,越谈越起劲,越拉越高兴。车马店的火炕似乎也烧得分外热,更显得店堂里温暖如春。
(新华社呼和浩特1981年11月30日电)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B         3.C            4.B           5.C
 6.C           7.C         8.B            9.B          10.A
11.B          12.B        13.B           14.C          15.C
16.A          17.B        18.D           19.B          2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BCD        22.BE      23.ABCE         24.ABE        25.ABC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6.这是一篇反映新成就、新变化的动态消息。记者选取邮局这个特殊窗口,抓住内地往新疆寄食品包裹大量减少这个事实,反映了新疆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的可喜变化,视角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小窗口反映了大主题。
27.(1)运用数字,具体说明“最大”,突出其新闻价值。
(2)文中数字,具有实证性,使消息更具可信性、权威性。
(3)通过白鹤数量不断增加的一组数字,反映了当地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关心、重视。
28.真实性包含三方面的要求:
(1)具体事实必须完全真实,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2)概括事实必须准确。
(3)注意在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9.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1)熟悉新闻学基础理论;
(2)熟悉和掌握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并力求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
(3)较强的新闻敏感;
(4)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
(5)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30.分析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1)注重报道的接近性;
(2)重视使用背景材料;
(3)注重现场和可读性;
(4)注重进行式报道;
(5)语言简洁明快等。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31.(1)宏观着眼,微观落笔。
(2)构思巧妙,主题突出。
(3)语言生动,特色鲜明。
(4)选材典型,以一当十。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