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3-7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朱自清《荷塘月色》写于(      )
A.五四时期                       B.大革命失败时期
C.国民党文化围剿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真理的作品是(      )
A.《白毛女》      B.《升官图》      C.《金锁记》      D.《山峡中》

3.“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这一感慨出自(      )
A.《洗衣歌》           B.《潘先生在难中》         
C.《断魂枪》           D.《给我的孩子们》

4.《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村治安委员张正典是地主钱文贵的(      )
A.女婿          B.侄女婿          C.长工          D.继子

5.《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陈二妹是(      )
A.纱厂女工          B.丝厂女工          C.烟厂女工          D.茶厂女工

6.《孤岛》一诗的作者是(      )
A.“七月”诗人鲁藜           B.“九叶”诗人鲁藜
C.“七月”诗人阿垅           D.“九叶”诗人阿垅

7.“未庄”这一地名出现在鲁迅小说(      )
A.《铸剑》中         B.《阿Q正传》中         C.《伤逝》中         D.《祝福》中

8.在《屈原》一剧中,贯穿始终的抒情诗作是(      )
A.《桔颂》          B.《九歌》          C.《雷电颂》          D.《礼魂》

9.《金锁记》中,七巧的女儿名叫(      )
A.长安          B.长白          C.长馨          D.兰仙

10.到达延安后诗风变得明朗欢快的诗人是(      )
A.何其芳          B.臧克家          C.徐志摩          D.戴望舒

11.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是(      )
A.茅盾          B.卞之琳          C.叶圣陶          D.闻一多

12.《小二黑结婚》中,金旺和兴旺的最后结局是(      )
A.升官          B.被下放          C.被批斗          D.被判刑

13.《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依次流过(      )
A.森林、大海、花丛           B.花丛、森林、大海         
C.大海、花丛、森林           D.森林、花丛、大海

14.《秋夜》中鲁迅“对着灯默默地敬奠”的“苍翠精致的英雄们”是(      )
A.枣树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D.细腰蜂

15.艾青《大堰河》中出现的人称形式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16.《家》中,被高老太爷临终前判以自己打自己嘴巴的人是(      )
A.克文          B.克明          C.克安          D.克定

17.冰心“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磐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描述的是(      )
A.故乡的春雨           B.飞溅的海波         
C.山涧的水花           D.晨间的露珠

18.《祝土匪》中的“土匪”指的是(      )
A.工人          B.农民          C.无业游民          D.知识分子

19.《雷雨》是一出(      )
A.四幕悲喜剧         B.三幕悲喜剧        
C.四幕悲剧           D.三幕悲剧

20.长篇小说《倪焕之》的作者是(      )
A.萧红          B.叶圣陶          C.丁玲          D.沈从文

21.《边城》中的“边城”位于(      )
A.湘西          B.鄂西          C.川东          D.黔东

22.《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是一个(      )
A.作家           B.医生          C.小学校长          D.教育局长

23.成功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等一系列有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
A.《家》          B.《沉沦》          C.《骆驼祥子》          D.《子夜》

24.《山峡中》的野猫子是(      )
A.一只丧家之野猫           B.一只家猫的昵称         
C.一个姑娘的诨名           D.一个小伙子的诨名

25.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粗线条地勾勒富有讽剌意味的典型人物的活动剪影,这一作品是(      )
A.《祝福》          B.《华威先生》          C.《拜堂》          D.《荷花淀》

26.《小城三月》中翠姨命运的结局是(      )
A.去哈尔滨读书           B.与堂哥结了婚         
C.死了                   D.到日本留学去了

27.下列作品中,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的是(      )
A.《家》           B.《骆驼祥子》
C.《财主底儿女们》 D.《小二黑结婚》

28.下列作品中,曾经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的是(      )
A.《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B.《暴风骤雨》         
C.《围城》                       D.《寒夜》

29.下列诗人中,被认为是新月社的代表诗人的是(      )
A.胡适          B.徐志摩          C.何其芳          D.田间

30.下列作品中,采用倒叙手法的是(      )
A.《山峡中》          B.《围城》          C.《祝福》          D.《铸剑》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收入《彷徨》中的鲁迅小说有(          )
A.《阿Q正传》               B.《伤逝》                C.《祝福》
D.《铸剑》                  E.《春末闲谈》

2.以下作品中,冯至创作的有(          )
A.《烙印》                    B.《画梦录》          C.《我是一条小河》
D.《十四行(四、鼠曲草)》      
E.《昨日之歌》

3.有关“小诗”,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有(          )
A.冰心独创的一种诗歌形式          B.诗形短小,一般三至五行         
C.多为自由体诗                    D.较多传达“爱的哲学”         
E.诗意朦胧,不可言传

4.下列作品中,包含有男女爱情悲剧故事的有(          )
A.《伤逝》              B.《家》          C.《录艹竹山房》
D.《小城三月》          E.《小二黑结婚》

5.采用象征手法创作的散文有(          )
A.《一种云》          B.《秋夜》          C.《白马湖之冬》
D.《死水》            E.《航》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析郭沫若笔下“凤凰”形象的特点。
2.简析《骆驼祥子》中心理描写对于祥子形象塑造的艺术作用。
3.简析闻一多在《洗衣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比较分析《沉沦》和《春风沉醉的晚上》自叙传手法运用的各自特点。
2.试析《风景谈》的艺术特点。

五、阅读分析题(共22分)
阅读郑振铎的《蝉与纺织娘》(附原文),分析其思想艺术特色,要求:
1.写成600~800字的分析文章。
2.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
蝉与纺织娘
郑振铎
    你如果有福气独自坐在窗内,静悄悄的没一个人来打扰你,一点钟,两点钟的过去,嘴里衔着一支烟,躺在沙发上慢慢的喷着烟云,看它一白圈一白圈的升上,那末在这静境之内,你便可以听到那墙角阶前的鸣虫的奏乐。
    那鸣虫的作响,真不是凡响;如果你曾听见过曼杜令的低奏;你曾听见过一支洞萧在月下湖上独吹着;你曾听见过红楼的重幔中透漏出的弦管声;你曾听见过流水淙淙的由溪石间流过;或你曾倚在山阁上听着飒飒的松风在足下拂过,那末,你便可以把那如何清幽的鸣虫之叫声想像到一二了。
    虫之乐队,因季候的关系而颇有不同,夏天与秋令的虫声,便是截然的两样。蝉之声是高旷的,享乐的,带着自己满足之意的;它高高的栖在梧桐树或竹枝上,迎风而唱,那是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那是结婚曲,那是中世纪武士美人的大宴时的行吟诗人之歌。无论听了那叽……叽……的曼长声,或叽格……叽格……的较短声,都可同样的受到一种轻快的美感。秋虫的鸣声最复杂。但无论纺织娘的咭嘎,蟋蟀的唧唧,金铃子之叮令,还有无数无数不可名状的秋虫之鸣声,其声调之凄抑却都是一样的;它们唱的是秋之歌,是暮年之歌,是薤露之曲。它们的歌声,是如秋风之扫落叶,怨妇之奏琵琶,孤峭而幽奇,清远而凄迷,低回而愁肠百结。你如果是一个孤客,独宿于荒郊逆旅,一盏荧荧的油灯,对着一张板床,一张木桌,一二张硬板凳,再一听见四壁唧唧知知的虫声间作,那你今夜便不用再想稳稳的安睡了,什么愁情,乡思,以及人生之悲感,都会一串串的从根儿勾引起来,在你心上翻来覆去,如白老鼠在戏笼中走轮盘一般,一上去便不用想下来憩息。如果你不是一个客人,你有家庭,你有很好的太太,你并没有什么闲愁胡想,那末,在你太太已睡之后,你想在书房中静静的写些东西时,这唧唧的秋虫之声却也会无端的窜入你的心里,翻掘起你向不曾有过的一种凄感呢。如果那一夜是一个月夜,天井里统是银白色,枯秃的树影,一根一条的很清朗的印在地上,那末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
秋虫之声,大都在蝉之夏曲已告终之后出现,那正与气候之寒暖相应。但我却有一次奇异的经验;在无数的纺织娘之鸣声已来了之后,却又听得满耳的蝉声。我想我们的读者中有这种经验的人是必不多的。
我在山中,每天听见的只有蝉声,鸟声还比不上。那时天气是很热,即在山上,也觉得并不凉爽。正午的时候,躺在廊前的藤榻上,要求一点的凉风,却见满山的竹树梢头,一动也不动,看看足底下的花草,也都静静的站着,如老僧入了定似的。风扇之类既得不到,只好不断的用手巾来拭汗,不断的在摇挥那纸扇了。在这时候,往往有几缕的蝉声在槛外鸣奏着。闭了目,静静的听了它们在忽高忽低,忽断忽续,此唱彼和,仿佛是一大阵绝清幽的乐队在那里奏着绝清幽的曲子,炎热似乎也减少了,然后,朦胧的朦胧的睡去了,什么都不觉得。良久,良久,清梦醒来时,却又是满耳的蝉声。山中的蝉真多!绝早的清晨,老妈子们和小孩子们常去抱着竹竿乱摇一阵,而一只二只的蝉便要跟随了朝露而落到地上了。每一个早晨,在我们滴翠轩的左近,至少是百只以上之蝉是这样的被捉。但蝉声并不减少。
    常常的,一只蝉两只蝉,叽的一声,飞入房内,如平时我们所见的青油虫及灯蛾之飞入一样。这也是必定被人所捉的。有一天,见有什么东西在槛外倒水的铅斗中咯笃咯笃的作响,
俯身到槛外一看,却又是一只蝉,这当然又是一个俘虏了。还有好几次,在山脊上走时,忽见矮林丛中有什么东西在动,拨开林丛一看,却也是一只蝉。它是被竹枝竹叶挡阻住了不能飞去。我把它拾在手中。同行的心南先生说,“这有什么稀奇,放走了它吧。要多少还怕没有!”我便顺手把它向风中一送,它悠悠扬扬的飞去很远很远,渐渐的不见了。我想不到这只蝉就是刚才在地上拾了来的那一只!
    初到时,颇想把它们捉几个寄到上海去送送人。有一次,便托了老妈子去捉。她在第二天一早,果然捉了五六只来放在一个大香烟纸盒中,不料给依真一见,她却吵着,带强迫的要去。我又托那个老妈子去捉。第二天,又捉了四五只来。依真的纸盒中却只剩下两只活的,其余的都死了。到了晚上,我的几只,也死了一半。因此,寄到上海的计划遂根本的打消了。从此以后,便也不再托人去捉,自己偶然捉来的,也都随手的放去了。那样不经久的东西,留下了它干什么用!不过孩子们却还热心的去捉。依真每天要捉至少三只以上,用细绳子缚在铁杆上。有一次,曾有一只蝉居然带了红绳子逃去了;很长的一根红绳子,拖在它后面,在风中飘荡着,很有趣味。
    半个月过去了;有的时候,似乎蝉声略少,第二天却又多了起来。虽然是叽……叽……的不息的鸣着,却并不觉喧扰;所以大家都不讨厌它们。我却特别的爱听它们的歌唱,那样的高旷清远的调子,在什么音乐会中可以听得到!所以我每以蝉声将绝为虑,时时的干涉孩子们的捕捉。
    到了一夜,狂风大作,雨点如从水龙头上喷出似的,向槛内廊上倾倒。第二天还不放晴。再过一天,晴了,天气却很凉,蝉声乃不再听见了!全山上在鸣唱着的却换了一种咭嘎……咭嘎……的急促而凄楚的调子,那是纺织娘。
    “秋天到了,”我这样的说着,颇动了归心。
    再一天,纺织娘还是咭嘎咭嘎的唱着。
    然而,第三天早晨,当太阳晒得满山时,蝉声却又听见了!且很不少。我初听不信;叽……叽……叽格……叽格……那确是蝉声!纺织娘之声却又潜踪了。
    蝉回来了,跟它回来的是炎夏。从箱中取出的棉衣又复放入箱中。下山之计遂又打消了。
    谁曾于听了纺织娘歌声之后再听见蝉的夏曲呢?这是我的一个有趣的经验。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