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历史名人中,( )的作品被钱谦益评价为“古今纪游第一”。
A、李白 B、杜甫 C、王唯 D、徐霞客
2、联语“十里松杉藏古寺,百重云水绕青山”出自( )。
A、《新界长山古寺联》 B、《松山风雨亭联》
C、《青山蝉院联》 D、《塔尔寺联》”
3、对联“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描写的景点是 ( )。
A、嘉峪关 B、山海关 C、玉门关 D、居庸关
4.汉字的萌芽大约是在( )
A. 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B.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C.奴隶社会的晚期 D.封建社会的早期
5.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的文字符号实物是( )
A.山东大汶口的陶器 B. 西安半坡村的陶器 C. 浙江河姆渡的耒耜 D. 浙江良 文化的木刻
6.下列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原甲骨文表示“人体形态”的是( )
A. 人、大、天、长、目 B. 夫、取、好、孝、保 C.丰、甫、稻、力、年 D. 戈、 、矢、武、辟
7.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字体是(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8.汉字形体和结构上一次重大的突破,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界,变汉字的象形符号为书写符号的字体是( )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9、叶剑英在《游肇庆七星岩》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阳朔七堆山”。诗中的“阳朔”在( )境内。
A、广东 B、湖南 C、广西 D、贵州
10、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出自《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其作者是( )。
A、曹植 B、阮籍 C、曹操 D、嵇康
11、程云所作“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山房”所描写的景点是西湖的( )。
A、平湖秋月 B、白堤 C、苏堤 D、三潭印月
12.我国历史行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是( )
A.行书 B.楷书 C.草书 D.隶书
13.楷书的创始人是( )
A.苍颉 B.王羲之 C.程邈 D.钟
15.文字一般用刀刻写,笔画拐弯多为方笔;字型参差不齐、大小不均;单个字呈细瘦形状的字是( )
A.石鼓文 B.金文 C.甲骨文 D.铭文
16.字形显得工整,笔画趋于圆润,字体雍容厚重的字是( )
A.石鼓文 B.金文 C.甲骨文 D.铭文
二、多项选择题:
1.金文有几种叫法( )
A. 石鼓文 B.钟鼎文 C.吉金文字 D.铜器铭文 E.彝器款识
2.广义的大篆指( )
A.甲骨文 B.金文 C. D.小篆 E.隶书
3.小篆的代表字体有( )
A. 琅琊刻石 B. 泰山刻石 C. 峄山刻石 D. 焦山刻石 E. 会稽刻石
4.比较典型的行书有( )
A. 王羲之的《兰亭序》 B.王羲之的《十七帖》 C.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D. 王 的《伯远帖》E.张旭的《残千文字》
5.下列哪些诗句是描写浙江景点的__________
A. 松排山面千重叠,月点波心一颗珠 B.山势欲压海,禅宫向此开 C.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D. 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 E. 水绕青山山绕城,由来人杰地应灵
6.“三峰三霄通,宝掌千秋留藓迹”楹联中的三峰是华山的__________峰
A.始信 B.莲花 C.玉女 D.五老 E.朝阳
7、下列汉字中,注音正确的有( )。
A、蛊(gu三声) B、刍(zou三声) C、杳(yao三声)D、翟(qu二声)E、圯(ji二声)
8.旅游文字所追求的是旅游中的__________
A.人性美 B.人情美 C.艺术美 D.自然美 E.人文美
9.旅游文学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总括起来有__________
A.美感作用 B.教育作用 C.广告作用 D.认识作用 E.经济作用
10、导游词讲解结构的形式有( )。
A、以游览的顺序为序 B、以事情的时间发展为序
C、以景观的顺序为序 D、以事理的逻辑为序
E、以游客的需求为序
三、填空题
1、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出自杜牧的《泊秦淮》。
2.狭义大篆的代表字体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从周代金文到秦代小篆的过度文字是____________。
4.我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性字体是____________。
5.整理和总结了流行在社会上的隶书字体的是____________。
6.一种介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叫____________书,它产生于____________。
7、运用史料典故、民间传说等进行导游讲解的方法被称为“________”。
8、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现象为题材,以文学艺术的手法,反映社会的旅游生活和表达作者意趣的“_________”
9. 汉字的最初载体是各种____________他们是伴随生产工具的发展,伴随社会交际对____________的需求而产生的。
10.甲骨文是____________时代刻写在____________上的文字,因是刻写的文字,又可称____________。
11. 甲骨文出土于殷王朝都城的遗址____________,故甲骨文又叫____________。
12. 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____________文,最早出现于____________代。
13.篆文流行于____________代,一般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4.文是春秋战国时通行于____________国的文字,是由周宣王时所创。
15.石鼓文是战国中期____________人作品,唐初在____________发现。
16、爱新觉罗.溥杰的《颐和园》的下半段为“岚光叠翠巍云塔,湖影回廊漾梵楼。____________,斜阳无语卧铜牛。”
17.导游词的种类可以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形式上划分。
18.对形态雷同、形状相近的景观要找出不同的讲解角度,用__________方式讲出特色、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