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人日报:谁来破解农民工“技能瓶颈”?

工人日报:谁来破解农民工“技能瓶颈”?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3-29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许多企业都喊“招工难”,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是为什么?因为用工单位需要技术工人、技能人才,而多数农民工却缺乏技术技能,只能卖力气,供需不对路,所以矛盾。由此看来,技能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农民工就业、乃至政府调控市场的“瓶颈”。不突破,问题重重。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人口已经超过2亿,其中至少半数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和产品、工艺的升级换代,又对劳动者提出更高的技能要求。这种矛盾短时期内难以化解,不仅用工单位发愁、农民着急,政府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问题还不止于此。低素质的劳动力不可能创造更高的劳动效率,企业发展因此受到制约;由于农民工技能缺失,又给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带来隐患。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显示,近年来发生的生产伤亡事故,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80%以上发生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小企业,每年职业伤害、职业病新发病例和死亡人员中,半数以上是农民工。事故、伤亡、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负担,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运行和社会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对农民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和紧迫。

  农民工技能缺失,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尚未完全普及有关,也与城市曾经排斥农民工,许多人不能正确认识农民工对于城市建设、城市生活的重要性有关,更重要的是,用工单位错误地认为培训劳动力是政府的责任,因此只用工不培训,也不肯投入,结果在需要技能人才的时候陷入招工难的境地。

  农民工技能缺失,直接受到影响的是用工单位。招工难已是证明,勉强招进但劳效低下,事故损失、伤害赔偿,无不需要用工单位承担。即使想逃避,还有法律法规追究。反之,农民工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劳效,减少损失,降低成本,受益的也是用工单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是用工单位的义务,也是责任,还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上,政府有权监督用工单位尽义务、尽责任,同时,在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整教育体系结构、调动多方面力量开辟培训渠道等方面,也应该付出相当的努力。毕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再就业,推动企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是政府的责任,执政的追求,其结果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景。

  对于农民工而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门乃至几门职业技能,是就业致富、改变命运的“资本”。有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外出劳动力年平均从业时间为9个月,处于不稳定状态。就业不稳定的背后,是农民工的文化和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往往只能从事季节性、阶段性劳动或技术简单的工作。要改变这种状况,惟有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掌握技能才能掌握命运,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了努力。

  破解农民工“技能瓶颈”,需要举全社会之力,一旦破解,必然一举多得,多方受益。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工人日报:谁来破解农民工“技能瓶颈”?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