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赤壁着力打造技能型人才 职业资格证成为城乡打工者职场“通行证”

赤壁着力打造技能型人才 职业资格证成为城乡打工者职场“通行证”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3-29

  近日,赤壁市三利服饰公司从蒲纺桃花坪纺织服装培训学校“抢”走了还未培训结业的宋金秀、魏金莲等20名学员。

  50名经过赤壁市六米桥纺织培训学校定向培训针织毛衣的农民技工被赤壁市三富制衣厂接走,成为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

  苏州宏达电子、3M材料、友达光电等公司从赤壁市敏捷电脑科技学校接走了按“订单”培训的60名电脑技工;

  100名定向培训的电脑平面设计工被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婚纱数码照相公司从恒生电脑科技学校按期接走。

  赤壁市机电信息技术学校1900名毕业生被深圳华为、中兴通讯、华屋电子、环旭电子等名牌企业抢走,真正实现了毕业生安置的“预约+订单”双培养模式。该校连续6年实现毕业生安置率100%。

  近年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来自全国各地的“用人订单”纷纷向鄂南赤壁飞来。城乡劳动力凭着训练有素的技能、揣着各种技能证书走上各地企业的生产线。2006年1至10月,全市转移城乡劳动力8137人,安置率97%以上。其中一半以上是有技能、有订单的新型打工者,赤壁的劳务输出正在经历一个“质”的变化。

  硬措施:打造8万技能型人才

  赤壁市富余劳动力达10万个,每年新增外出打工的就有18700人,85%以上的城乡打工者无一技之长,就业无渠道,他们只能从事低收入的简单体力活儿,无法实现脱贫致富愿望;全市20余家规模型企业缺岗5000多个,主要集中在纺织、机械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性岗位。企业缺少大批的技能性工人,制约企业发展,“有的工作没人干,有的人没工作干”的所谓“结构性失业”问题便凸显出来。赤壁市三富针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树林说:“我们公司缺针织技能工近500人,公司发出招聘广告,就是招不到人,有应聘者却无技能,招人难,招个合适的人更难,只好依托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进行定向培训充实技能工人了。”

  赤壁市政府针对城乡劳动力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难题,从加强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入手,着力打造技能型劳动者,使城乡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术型和智力型转变,增加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缓解企业用工紧张形势。赤壁市在实践中认识到,凡是经过职业培训的打工者,在用人市场上都成了抢手货。为了摆脱城乡劳动力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城乡劳动者脱贫致富,政府首先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搭建好城乡劳动力掌握本领的舞台。赤壁市按照“科学定位、逐步推进、部门联动、培训机构主办、农民受益”的原则,着力推行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就业工程。为了确保技能培训鉴定和就业工程的实施,赤壁市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一是整合劳动、农业、科技、扶贫办、妇联等各方资源,依托各职业培训机构,实行规模化技能培训鉴定和就业。二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予以学、食、宿、证等费用全免。每培训一名劳动力,由劳动局出资500元、农业局出资100元、财政局出资100元、扶贫办出资100元,并在财政局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其中700元用于直接支付到培训基地、100元用于办理劳动技能证;三是培训基地建立规范学员档案,储备人力资源,积极推荐到本地企业就业和向外输出;四是实行整村推进、逐镇集中培训的方式,市级领导分别负责各自的包保乡镇农民工培训和技能鉴定,各乡镇、办、场党委、政府具体组织培训人员。五是建立了由30个部门参加的农民工联系会议制度,专门抓农民工工作。六是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给予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500元/人),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七是对符合培训补贴政策人员,参加创业技能培训时间3个月以上的,根据培训质量与促进就业的效果,凭创业培训结业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给予一次性创业技能培训补贴(1000元/1人),从再就业业资金中列支。八是对就业援助对象免收初次技能鉴定费用;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鉴定费用,按省规定标准减半收取。技能鉴定补贴凭个人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直接补贴给鉴定机构,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近几年,市财政对职业学校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减免各种费用270万元,全市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已超过20%,高出了国家不低于15%的标准。

  赤壁市适应全市劳动力转移和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利用机电信息学校、敏捷电脑科技学校、恒生电脑学校、强中强美容美发培训中心、蒲纺桃花坪纺织服装培训学校、蒲纺六米桥纺织培训学校、再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和民办培训机构的培训力量,大力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开设了计算机、电工电子、焊工、家电维修、美容美发、纺织、缝纫、家政服务、烹饪、保安、建筑、数控机床等80个培训专业,培训城乡劳动力7000人。为吸引学员,赤壁市职业教育采取了灵活办学方式,招生实行登记入学,凡应届、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及社会青年均可就读职业学校,可自选专业,自选学制。开设有一年、二年、三年不等的常规班,有一个月到几个月的短训班,且专业学制转换灵活。实行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分类培训,对年龄偏大、技能和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开展以社区就业为主,以上岗为目的的岗位培训,对年轻的新生劳动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开展以提高技能素质为目的的技能培训,并做好职业指导、就业安置和跟踪服务。利用各类专业培训机构高标准地抓好常规培训转移,实行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让每个培训学员都能获得三证(结业证、学历和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就业率达97%以上,全市共有8万名城乡打工者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为新的“蓝领”阶层。

  “免费培训”加上“高效就业”使得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受到了越来越多城乡劳动力、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青睐。11月1日,赤壁市车埠镇80余名农村女劳动力来到蒲纺桃花坪培训基地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服装培训班。这个培训基地是市级领导专门为农民办的班,每期都由一名市级领导带班,专门培训农村劳动力,该基地已举行了6期免费农村劳动力纺织服装培训班,已培训和技能鉴定发证480人。第五期培训班学员葛华儿带领儿子田康明,宋金秀带领女儿罗文星,骆三元带领女儿陈瑶同窗培训,姑嫂妯娌乡亲邻里同室学艺己成常事。

  赤壁市六米桥纺织培训学校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突出以纺织、针织、服装纺织机电维修培训为特色,以转岗培训、委培代培推荐居民就业为目标,已组织培训300名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和农村劳动力3期。

  敏捷电脑先后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待业青年1万余人(其中农村青年占60%以上);为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培训1000余人,举办电脑科技义务讲座60余次,无偿培训学员1.2万多人次,免费发送《敏捷电脑》专递与技术资料20多万份,救济、扶助特(贫)困生4000余人,累计减免学杂费80多万元。

  目前,赤壁市已经形成了17大职教培训基地。走出了一条以小城市办大职教,面向农村广大市场,培训中初级蓝领操作技工,打造“蓝色航母”的成功之路,已形成全市职业教育在校生2.5万的培训总规模,全市每年转移的劳动力中,80%以上的都在各类职校进行过培训。建成了技能培训、鉴定和就业网络体系。1至10月,全市再就业培训3034人,在岗培训3650人,就业前培训2068人,创业培训132人,新技师培训9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321人。免费培训城乡劳动力5000人,进行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发证2515名,免费为1200名经过培训的城乡劳动力颁发了可以通过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查询的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政府为培训和技能鉴定费埋单近80万元。这些经过技能培训的城乡打工者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老板抢着要,每月工资都在1300元以上,职业资格证成为城乡打工者职场“通行证”,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凭技能:城乡劳动者走俏

  赤壁市实施技能人才培训就业工程,为地方龙头骨干企业生产需求输送了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同时也增加了对外劳力的输出,增加城乡劳动者的收入,既保障了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通就业,也保证了企业的用工需求,满足了城乡劳动者致富的愿望,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双赢”效果。城乡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了技术,又有职业资格证书这张职场通行证,出去以后,最受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的欢迎。

  蒲纺桃花坪培训基地培训的400名农民学到一技之长后被本地企业桃花坪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博克服饰公司、三利服饰公司抢着要。该基地还有80名农民凭借自己学到的技能需求自愿到广州、东莞等外地企业打工求高薪。洪贵兰、宋婷、陈丽、宋金秀、魏金莲等学员,已成为赤壁市服饰企业的生产骨干。“要不是政府出资为我们下岗女工进行免费培训学技能,那还有我今天这份工作啊,说不定我还在家里闲呆着呢。”蒲纺下岗女工王小红激动地对我们说,她凭借自己在培训基地学到的技能,在桃花坪纺织厂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宋金秀和女儿等28名农民还没有毕业,就被三利服饰公司招聘录用。

  近日,赤壁市机电信息学校培训的100名技能性城乡劳动力走进了赤壁市银轮蒲起机械厂的一线生产车间,成为这里的一名技能工人,备受欢迎。2006年,该校培养的“热门”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能够继续保证合作企业深圳华为、中兴通讯、环旭电子、赛格三星等众多沿海发达地区高科技企业的用工需求;而且更受本地企业红牛饮料(咸宁)公司、赤壁蒲圻火力发电厂、银轮蒲起机械厂、湖北帅力化工等一批地方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的欢迎,纷纷向学校发来了用工需求“订单”。目前,赤壁市机电信息技术学校各专业学生显现出“供不应求”的良好供需态势,该校不仅2005级毕业生已全部安置就业,就连2006级春季班新生,也早早地被预订一空。10月份,劳动保障部门专门为该校特设技能鉴定考核和办证绿色窗口,为该校800名城乡劳动力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和办理初中级职业技能证书,在该校7个教育学区全程跟踪服务。这些经过技能培训的城乡劳动力,拿着绿卡就业后在企业月工资均达到1300元以上。学校固定就业点达到150多家,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均与学校建立了毕业生的供需关系,成立了企业冠名班,如华为班、赛格三星班等,成为TCL集团、中兴通讯、深圳华为等多家企业在湖北省的唯一定点培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达到100%,做到了安置一人,脱贫一家,示范一片。

  蒲纺六米桥纺织工业小园区的三富制衣有限公司、兴业纺织有限公司、华兴纺织厂、千岛纸业等企业,解决了1200名城乡劳动力就业。原蒲纺三陆公司职工刘安文同志,企业改制后,进行了身份置换。在原企业是个推纱工,也就是人们常称之为“推老板”。有力气时就有饭吃,既没有专长也不要技术。先后到过浙江温洲、广东深圳、武汉打过工,搬过砖头挑过担,拉过板车送过炭。路费、生活费一除,就没有往家里汇过钱。2005年春节回家,听说社区办起了工业小园区,也不挑剔我们这些老不老、少不少的下岗工人,他决定参加针织衣培训,掌握了一手成衣熨烫技能。现在在三富制衣厂工作,一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就在自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免去了在外的劳碌奔波,收入还比在外面打工高,他心里不知有多高兴。赤壁市陆水湖办事处东流村农民邹菊星同志,通过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到了一手针织毛衣的技术,在赤壁三富制衣厂工作,不用上夜班,工作环境又好,一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这些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后,掌握一技之长,企业抢着要,个人好就业,身价提高了,收入增加了。

  大蛋糕:技能就业转移成为劳务品牌

  赤壁市目前共有民营经济总户数3.7万户,民营企业686多家,吸纳大量社会富余人员就业,从业人员达11万多人,已成为赤壁市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赤壁市民营经济已初步形成电力、造纸、纺织、建材等强势产业链,民营经济上缴税款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年综合产值50多亿元,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待业、失业、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劳务输出5万人次,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

  据统计,二年来,全市城乡劳动力转移输出42000人。培训转移出去的城乡劳动力在外务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回乡也成了懂技术、有特长的新型打工者。通过这些新型打工者的带动和引导,赤壁农村经济已向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迈进,目前全市涌现出了几十家各类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立体养殖专业村、大棚种植示范组、特种养殖专业户等科技村、组、户2000个,全市开发“高、新、特”项目45个,从业人员70000人。

  城乡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不仅使赤壁市成为一个优质的劳务市场,还撑鼓了农民的钱袋。资料显示,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3542元的纯收入中,来自打工者的收入就有1120元。

  赤壁市劳动保障局宋局长感慨地说:“技能教育发展规模、水平及程度,直接关系到城乡打工者就业能力和打工者的收入高低,直接关系着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也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过硬技术才是生存之根,发展之道。就业凭技能、技能靠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通行证”等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技能考证书已成为赤壁广大城乡打工者特别青年打工者追求的时尚。”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赤壁着力打造技能型人才 职业资格证成为城乡打工者职场“通行证”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