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的号召力能有多大?

网络的号召力能有多大?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3-25

一个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里号召植树的帖子,短短时间就引来2000余人报名参加,这让发帖人“风筝牵雨”为“自己的号召力”吃了一惊。

这是通过一个叫“包头义工”的网络板块集结起来的义务植树队伍,参与者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2007年4月15日,他们在大青山植树区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

“风筝牵雨”是李强的网名,现实中他是包头市昆都仑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组织如此规模的团队,对于现实身份的他可能有些难以完成,但作为虚拟网络中的“风筝牵雨”,完成这个任务却显得轻而易举。

李强常在网上遇到一个叫“热线”的人,两人特别谈得来,进一步接触后,得知“热线”就是“包头人家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的版主。当时,李强突然产生一个念头—把现实中的事搬到网上会是什么样子?2006年3月,李强注册为“论坛”会员,随后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号召志愿者4月15日去杏儿湾植树的帖子。

现实中这样的活动需要费时费力筹备才能完成,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仅凭“一纸空文”又有多大希望能实现?李强说,当时他只是想试试看,没抱多大希望。

4月15日,240名素未谋面的志愿者义工突然出现在李强面前,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种植800多棵树苗的过程中,大家自始至终快乐的态度让他认识到了这些陌生人的可爱。

2006年5月,“论坛”上正式出现了“包头义工”这个板块,“风筝牵雨”和“热线”成为共同的版主。

植树活动的成功使一些人开始了解“包头义工”。之后连续组织的城市拾荒、清除野广告、清理口香糖污渍、看望福利院儿童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包头义工”参加人数迅速增加,注册会员增加到1000多人。

“我们这儿的实际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李强说,这1000多人每次参加活动时总有人带着朋友和家人来。

没有单位组织,没有号召,没有强迫。参与者完全是出于个人的自愿和热情。

2007年7月29日,为迎接八一建军节,“包头义工”开展了主题为“长途拾荒,会师之旅”的拾荒活动。大家分三组,分别从包头的青山区、昆都仑区、东河区出发,在建设路会师,全长26公里。

已经怀孕的网友“何日再相逢”参加了本次活动,一路上和大家进行拾荒“工作”。大家劝她回去休息,可她依然坚持。

走路、弯腰、直腰,几公里下来,她的脚都肿了。

“何日再相逢”承认,“要是机关组织的,即使去也是被迫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发自内心的自愿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在这里,有好的活动题材,只需在论坛里发张帖子。论坛成员没有等级之分,提出活动项目不是“风筝牵雨”和“热线”的专利,任何人都可以。“风筝牵雨”和“热线”的特权就是进行日常的维护,这里不存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

被大家称为韩姐的网友在土默特左旗王家营子下乡时认识了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老人种了10多亩地,到收成的时候了,自己一个人收割很困难。

韩姐回来后在论坛上发了帮助老人的帖子,立刻得到大家的支持。大家帮老人收了10多亩玉米。

参加“包头义工”的网友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学生、工人、公司员工、政府职员、企业老板等。

李强认为,“脱离现实生活中的功利,无欲无求、单纯,是大家获得轻松快乐的根源。”

网友“苦丁茶”的口头禅是“我义工,我快乐”,在这里不谈高尚,不谈雷锋,“我们根本不会去想那么多,我们只是在有时间的前提下当"义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网络的号召力能有多大?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