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很多商学院MBA课程的设置晚于欧洲和美国,它们的MBA项目仍在奋力追赶欧美先进水平。国际性MBA会员与认证机构──MBA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M.B.A.s)的总裁詹尼特?珀塞尔(Jeanette Purcell)说,“确立学校的信誉,吸引优秀的学生和教师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学校管理人士指出,亚洲很多雇主和招
聘者仍然不了解MBA毕业生能带来的好处。
《亚洲华尔街日报》的一项网上调查根据21项指标对全日制MBA教学机构进行了排名,考察指标包括学生的领导潜力、战略思维能力和工作经历,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就业辅导机构的情况。招聘者指出,评估学生时,最重要的品质包括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正直诚实的品格,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从去年12月中旬至今年3月下旬,共有4,430位招聘者参与了此次调查。有资格进入排行榜的学校必须获得最近在该校进行过招聘的被调查对象对其至少20项指标的评分。此项调查已经进行了7年。
近年来,各商学院MBA项目的国际排行榜一直被欧洲、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的学校所统治。巴塞罗纳的ESADE商学院(ESADE Business School),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和墨西哥的IPADE商学院(IPADE Business School)年年榜上有名。本年度排行榜冠军为ESADE商学院。
对某些外界观察人士来说,亚洲的时机似乎已经到来。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些亚洲商学院看似颇具优势:无需追赶全球化,它们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商学院专家们指出,强有力的外国元素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MBA)项目的关键特征。
“这令人感到沮丧,”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Business School)研究生院副院长库林特?辛格(Kulwant Singh)教授说,“每年都会出台一个排行榜,你知道你的学校应该上榜,但是它却榜上无名。”
他还谈到:“很多亚洲商学院的表现比排行榜上的排名要好。只是它们设置MBA课程的时间还不长而已。”
今年,韩国历史最悠久的的国立大学──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的第一批共39名MBA学生毕业了。相比之下,早在1960年就设立了管理教学课程、并于1964年开设了MBA课程的ESADE商学院累计已有3万名毕业生。该校今年又有117名MBA新生入学。ESADE商学院的MBA项目拥有90名全职教师和31名访问教师。
位于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常常被描绘成亚洲商学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典范。该校由中国和欧盟于1994年共同创立。最初,学校在师资方面对海外的访问教授依赖很深,而这反而成了该校的一个重要优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学术主任兼副教务长白诗莉(Lydia Price)说:“这使得我们可以为各门课程挑选最优秀的教授。”白诗莉本人曾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过8年的访问学者,4年前成为永久教授。
“因为没有永久教授,所以我们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陈腐的思想,”白诗莉教授指出,“我们可以自由地改变方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MBA项目有28名全职教授,70至100名访问教授。该项目今年有191名全日制新生入学。
很多亚洲商学院认为在学生交换方面开展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国际经验,而且校方也可以通过学生与合作学校提供的反馈意见来评估本校在课程设置和师资方面的水平。
辛格教授指出:“这些都是衡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新加坡国立大学自1981起就开设了MBA课程。在过去的3年中,该校MBA项目全日制学生的数量已经翻了一番,从60名增加至130名。学校的长远目标是拥有150名全日制学生。该校商学院现有105名全职教师,其中的60名教授MBA课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亚洲都有合作大学。学校与北京大学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安德森管理学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合作设立了双学位课程,并且即将推出“亚洲MBA”(“Asia M.B.A.”)项目,学生可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旦大学及首尔的高丽大学商学院(Korea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轮流学习。这一项目预计将于2008学年启动。
去年年初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当地播放的一则广告遭到了舆论的批评。广告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将自己标榜为“明日精英们在全球范围的首选”。在这则30秒钟的电视广告中,一名虚构的美国女学生在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兴奋得尖叫起来,却丝毫未理会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 Wharton School),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the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商学院发给她的录取通知书。广告中,这名女学生的母亲还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男生们“太可爱了”。
新加坡当地报纸The Edge Singapore报导了这则广告所引起的争议,指出一些评论家认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将自己与美国顶尖的MBA教学机构相提并论是一种目中无人的行为。广告还被上传到了youtube.com网站,用户点击率高达3.7万人次。
“我们希望向受众传达学校的雄心壮志,也就是学生们选择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放弃世界上的其他学校。”
亚洲商学院的管理者们指出,就在亚洲商学院为使其MBA教育具备全球竞争力而不懈努力的同时,它们还面临着另外一项挑战,即要使亚洲的招聘者们相信,MBA学位是有价值的。
在亚洲,MBA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亚洲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未受过管理方面的正规训练,”辛格教授说,“(亚洲企业)没有把年轻职员送去研究生院学习的习惯和传统。”
“在中国,仍然有很多招聘者更加重视短期管理潜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白诗莉教授说,“他们并不总能意识到,与雇佣一个具有技术能力的本科毕业生相比,雇佣一个MBA毕业生所带来的好处。”
不仅如此,亚洲企业也没有向MBA毕业生支付高薪的传统,或者说经济头脑。这使得亚洲商学院在有关毕业生薪酬的调查中处于不利地位,虽然薪酬并不是《华尔街日报》/哈里斯互动(Harris Interactive)调查中的一项指标。
以韩国企业为例,据首尔国立大学商学研究生院的MBA就业辅导主任克莉丝汀?金(christine Kim)说,韩国公司招募新人时看重的是应聘者工作经验的多少,它们会依据既有标准给新入职者定工资。她说,“国际市场在评价个人水平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韩国)国内市场还没有做好以有竞争力的薪酬迎接刚毕业MBA学生的准备。”
“我们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高人们对MBA的认识,了解雇佣MBA对企业的好处,”白诗莉教授指出。她说,校友规模的不断壮大也能起到积极作用,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增强本校MBA毕业生在职场上的受重视程度。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有1,458名学生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毕业。
像首尔国立大学这样成立时间较短的学校在校友规模方面不具优势,它们对于如何获得国际认可非常现实。“秘诀就是在国际知名企业中拥有好位置,”金女士指出。这就要求确保学生们能尽快获得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