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3-24
《上海屋檐下》作者:夏衍
1、简析三幕悲喜剧《上海屋檐下》的题旨。
《上海屋檐下》写30年代抗战前夕。作品有意识地用阴晴不定、沉闷压抑的黄梅天气,影射当时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通过一群生活在上海这个畸形都市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白色恐怖下的黑暗现实,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光明前景。
2、简述《上海屋檐下》中五家住户的经历和悲剧。
第一家,工厂职员林志成十年前在朋友匡复被捕入狱时,被托照顾其妻杨彩玉和女儿,在匡复杳无音信的情况下,与杨彩玉同居。十年后匡复出狱回家,三人心灵都留下伤痕。林志成软弱内疚,杨彩玉多情,难以选择。匡复初时沮丧,最后毅然奋起,走出家庭,奔向时代洪流。
第二家,大学毕业生黄家楣,毕业后却失业在家,穷困潦倒,老父远道来沪探亲,家楣与妻只能变卖衣服强颜欢笑,黄父发现真情,留下仅存两块钱后悄然离去。
第三家,买报孤老李陵碑,独子在“一。二八”战事中牺牲,心中仍盼其归来。
第四家,孤苦无靠,被迫卖身的施小宝,丈夫漂泊海外,自己受尽流氓侮辱。
第五家,小学教师赵振宇夫妇生活拮据,只能苦中作乐。
3、简析《上海屋檐下》的结构艺术。
《上海屋檐下》的结构属于“横断面的描写”法,既西洋戏剧史上“人像展览式”,追求自然、朴实。剧本巧妙地截取上海弄堂房子的一个横断面,在一天的时间里,同时展现五户住家十四个人的生活。
情节基本上以林志成一家为中心,以林、匡、杨三人之间的复杂经历以及感情纠葛贯穿始终;将黄家楣家庭悲剧、李陵碑和施小宝的苦难命运交织相间;以小学教师赵振宇夫妇为穿插交换的交叉点,使剧情在严密的布局中,井然有序,波澜起伏的发展。
4、简谈林志成和匡复形象及意义。
林志成是《上海屋檐下》中一群小人物里刻画得较为丰满的一个。他善良、软弱,被捕匡复托照妻女,因失去信息又和其妻产生感情而同居,匡复回而感无脸见人,背着沉重负罪感,想离开又难以割舍。在工厂不满老板,又不敢反抗,生活得压抑、痛苦。后在匡复精神感召下,终于觉醒,不惜丢掉饭碗,摆脱了被人看作狗的屈辱生活。
匡复是剧中有理想、有毅力的勇敢坚强的革命者形象。“四。一二”被捕入狱,获释回家却发现妻子和朋友林志成同居,处于尴尬境地。心中的失望、痛苦自不待言。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克服了个人生活的创伤,走出家门,重新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
林志成和匡复形象,体现了作品“从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这个大的时代,让当时的观众听到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的题旨。
《白毛女》作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贺敬之 丁毅 执笔
1、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创作背景《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加工改编而成的。
主题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和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2、喜儿形象简析。
喜儿是《白毛女》的主人公。美丽天真,勤劳纯洁,跟父艰难度日,父惨死后,受到黄世仁家残酷虐待,激起仇恨、反抗怒火,逃进深山,以惊人毅力苦熬岁月,等待报仇一天。虽已满头白发,终于迎来“太阳底下把冤伸”的一天。
她的悲惨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典型,她的顽强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3、杨白劳形象简谈。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
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4、《白毛女》在歌剧艺术形式上的独特创造。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
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
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
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升官图》作者:陈白尘
1、《升官图》的创作背景。
《升官图》创作于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置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协议于不顾,加紧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以凶残无耻的卑劣手段镇压民主运动,引起广大群众的愤怒。进步的戏剧工作者不得不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进行斗争,创作了多种政治讽刺剧,在国统区一度形成了创作和演出讽刺剧的热潮。《升官图》就是在这种斗争形势下涌现的优秀政治讽刺剧。
2、简析《升官图》的主题思想。
《升官图》是描绘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百丑图”,曾被观众誉为暴露国民党统治区的“新官场现形记”,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剧本艺术地指出,并非个别官员贪赃枉法,而是整个统治机构的糜烂。这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制度及官僚机构的大胆抨击。
3、简述《升官图》的讽刺喜剧手法。
《升官图》为政治讽刺剧,全剧充满了笑的批判力量。喜剧手法主要表现为:
首先,它的独特构思。通过一个荒诞不经的梦境,对现实进行辛辣的讽刺。换言之,即梦幻的荒诞性与生活的真实性的高度统一,构成了本剧喜剧艺术的最大特点。
第二,漫画式的夸张,是本剧喜剧艺术的又一主要特点,但这种夸张,常常和鲜明的对比、重复,以及人物的自相矛盾、相互揭发手段结合使用,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此外,剧本对人物的外形刻画,和细节动作描绘,也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