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 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 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 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8.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 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 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9.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10.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11.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12.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 A.劳动数量的增加 B.劳动时间的延长 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 D.劳动条件的改善 13.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 C.折价优惠商品 D.失业保险 15.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 16.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C.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 D.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17.效率合约是指( ) A.工会效率最大化 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18.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 D.惯性通货膨胀 19.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所以总供给等于 ( ) A.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额 B.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总额 C.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减去储蓄的余额 D.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加上储蓄的总额 20.一般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失业率控制在( ) A.0—1%之间 B.3—5%之间 C.8—10%之间 D.10—15%之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 A.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 B.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 C.劳动力不能储存 D.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 E.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 22.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 A.等于零 B.为正值 C.为负值 D.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E.取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情况 23.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 ) A.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 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C.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D.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 E.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4.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 ) A.存货调整 B.商品数量调整 C.商品价格调整 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 E.劳动投入量调整 25.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 ) A.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 B.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 C.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 D.劳动的时间长度 E.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劳动边际产品 27.“蛛网不稳定条件” 28.人力资本 29.计件工资 30.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要回答社会经济运行中导致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32.简要回答内容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33.简要回答资本存量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34.简要回答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决定的影响因素。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35.(本题9分)某一劳动力市场中存在A、B两类劳动力。当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由10元/小时降低到9元/小时后,该类劳动力的需求量由10000人增加到12000人;同时,这种变化也使得A类劳动力的需求量由5000人增加到5500人。 要求:(1)计算B类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2)计算A、B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3)判断A、B两类劳动力属于总替代还是总互补关系。 36.(本题6分)根据题36表所给资料,求该地区失业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