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英国《金融时报》第7年发布EMBA课程(针对在职高级管理人员开办的MBA课程)排名。
这一排名是根据两套调查数据整理得出:一套是由3年前(2004年)从各校课程毕业的校友完成,另一套由商学院填制完成。
在2007年排行榜的制作过程中,共联络了超过8000名EMBA毕业生,其中逾4000名完成了网上问卷。整体回复率达51%。
今年有107所商学院参与调查,2006年为104所。在今年参评的107所商学院中,98所商学院的毕业生回复率达到了参评EMBA课程90强的要求(即回复问卷人数占毕业生总数20%,且最低不能少于20份回复)。
评选标准共包含16项指标,来自毕业生问卷调查的数据用于决定前5项指标的名次,即榜单中从“当前薪资(美元)”到“实现目标排名”这几项。这5个指标中的数据综合了英国《金融时报》过去3年里收集的数据。
2007年收集到的数据(由2004年的EMBA毕业生提供)占50%的评比权重。2006年和2005年的数据各占25%。对于只有两年数据的EMBA课程来说,今年调查的数据权重为60%,而2006年调查的数据权重为40%。
榜单中前4项指标考查的是EMBA毕业生从参加EMBA学习前直到现在(通常约为5年时间)的薪资水平和职业进展情况。这4项指标的得分占最终评分50%的权重。
接下来按照下面的方法计算“当前薪资(美元)”一栏中的薪资数据。
首先剔除那些全日制学员和在非营利性行业及公共服务领域工作毕业生的薪资数据。
然后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提供的购买力平价(PPP)比率,将薪资数据折算成具备同等购买力的美元数据。购买力平价比率是一种计入不同货币之实际购买力的汇率机制,采用这一机制,是为了对不同课程的EMBA毕业生的薪资数据作标准化处理,从而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接着剔除薪资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再计算出各所学校的平均薪资。榜单中显示的薪资数据都是经过美元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数据。
“薪资增长百分比”是指商学院学员毕业之后的平均薪资水平相对其入学前薪资水平的增幅。

|

|
2007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
表格说明
括号内为权重
当前薪资(美元)(20):毕业后三年以美元计算的平均薪资(2007年排名调查的EMBA班级是2004年的毕业班)。该数据包括本年及之前一或两年所能获悉的毕业生薪资数据。
薪资增长百分比(20):在开始EMBA课程之前到目前的平均薪资相对于就读EMBA之前薪资的增幅百分比。该数据包括本年及之前一或两年所能获悉的数据。
职业进展(5):根据学员目前的资历水平和所供职公司规模与就读EMBA前相比的变化来计算。该数据包括本年及之前一或两年所能获悉的数据。
工作经验(5):对EMBA课程参加者此前工作经验的衡量。标准包括在开始EMBA之前的曾任职位、在每个职位的工作年限、公司规模以及国际经验。
实现目标(5):毕业生实现自己攻读 EMBA的目标或求学目的的程度。
女教员(3):女教师百分比。
女学员(3):女学员百分比。
女顾问(1):顾问委员会中女成员的百分比。
外籍师资(5):国籍与供职院校所在国不同的教师所占的百分比。
海外学生(5):包括两部分数据:一是居住在商学院所在国家、但非该国国籍的学员百分比,二是定居在商学院所在国家以外的学员百分比。
海外顾问(2):国籍与商学院所在国不同的顾问所占的百分比。
国际课程经验(5):在商学院所在国家以外的海外课堂教学的课时数量。
语言(1):要求学员毕业时掌握的语种数目。
博士学位师资(5):拥有博士学位的师资百分比。
FT博士评级(5):根据过去三年每所商学院毕业的博士人数来计算。进入2007年50家顶级全日制MBA商学院担任教员的博士毕业生可加分。
FT研究排名(10):根据教员在40种国际学术和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数量来计算。分数由作者目前受聘的商学院获得。总分根据教员数量进行加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