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医基础学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学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2-19
一、词语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阴阳转化 2.脾统血 3.血为气母 4.经络学说 5.六淫
6.痰饮 7.纵舌 8.结脉 9.太阳中风 10.热因热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医学著作是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
2.昼为阳,夜为阴,而上午为___________,后半夜为___________。
3.五脏之中,再分阴阳,阳中之阳是指_________脏;阴中之阴是指_________脏。
4.肺在体为______________,其华在________________。
5.脾开窍于____________,其华在______________。
6.称为“中精之腑”的脏腑是___________,具有受盛功能的脏腑是__________。
7.血液的生理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手阳明大肠经上接________经,向下交于___________经。
9.督脉起于_____________,下出会阴。督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
10.属性为阳邪,具有“炎上”致病特点的六淫邪气是__________;其性升散,伤津耗气的邪气是_____________。
11.五色主病,黑色主病包括三个方面,即主肾虚、_________、_________。
12.小儿指纹纹色发青,主________或_________。
13.风热犯肺,其脉多见__________;风寒束肺,其脉多见___________ 。
14.阴虚证的舌象为____________,脉象为_______________。
15.中医学常用的治则有:三因制宜、扶正祛邪、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贴于 265考试网 http://www.265ks.com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金元四大家中,被后世称为“养阴派”代表人物的是()
A.张从正 B.朱丹溪 C.刘完素 D.李杲
2.“阳病治阴”中的“阳病”,系指()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虚阳亢 D.阴偏胜
3.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言之,错误的是()
A.水为金之子 B.土为水之所胜 C.木为金之所胜 D.土为金之母
4.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关系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心与脾 C.心与肝 D.肺与肾
5.以五脏主五液的关系言之,肾在液为()
A.泪 B.涕 C.涎 D.唾
6.“血之余”是指()
A.爪 B.发 C.齿 D.以上均非
7.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 B.营气 C.卫气 D.宗气
8.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手厥阴心包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9.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
A.阳明经 B.少阳经 C.太阳经 D.太阴经
10.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乱 B.喜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思则气结

转贴于 265考试网 http://www.265ks.com

 11.饮停肠间,肠鸣沥沥有声,谓之()
A.支饮 B.悬饮 C.溢饮 D.痰饮
12.真热假寒的病机是()
A.阳盛阴虚 B.阳盛格阴 C.阴阳俱衰 D.阴液亡失
13.战汗的出现,提示()
A.邪去正安 B.邪盛正衰 C.邪正相争 D.表虚不固
14.面部青色主病,错误的是()
A.寒证 B.痛证 C.瘀血证 D.水饮证
15.察舌苔主要了解()
A.气血的盈亏 B.正气的虚实 C.病位的浅深 D.以上均非
16.脉象极软而沉细,是为()
A.细脉 B.微脉 C.濡脉 D.弱脉
17.以实证而言,错误的是()
A.神识狂妄 B.五心烦热 C.小便不通 D.痰涎壅盛
18.病人表现有胁肋胀痛,胁下痞块,舌质紫暗等,属于()
A.气滞证 B.血瘀证 C.气滞血瘀证 D.血寒证
19.排尿无力,头晕腰酸,形寒肢冷,腹部胀满,脉沉弱,诊断为()
A.肾气不固 B.肾虚水泛 C.肾阴亏损 D.肾阳不足
20.属于“从治”的是()
A.寒者热之 B.用寒远寒 C.寒因寒用 D.以上均非

转贴于 265考试网 http://www.265ks.com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属阴的有()
A.寒凉 B.静止 C.发散 D.黑暗
2.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
A.肝 B.心 C.肾 D.肺
3.属于经脉的是()
A.十二正经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奇经八脉
4.易伤津耗气的病邪有()
A.火邪 B.燥邪 C.暑邪 D.风邪
5.滑脉可见于()
A.实热 B.食滞 C.痰饮 D.平人
6.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是()
A.口渴与不渴 B.小便短赤与清长 C.舌苔黄与白 D.脉象迟与数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1.人体的消化功能为什么与肝、脾两脏有关?
2.望面色中,实热、虚热、假热的面赤有何不同?
3.简述肾气不固和肾不纳气临床表现的异同点。
4.何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转贴于 265考试网 http://www.265ks.com

参考答案
一、词语解释:
1.阴阳转化: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1分),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1分),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1分)。
2.脾统血:“统”,即统摄之意(1分),脾统血是指脾能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溢出脉外(2分)。
3.血为气母:气存于血中(1分),血液不断地为气提供水谷精微,补充气的消耗(2分)。
4.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1分),病理变化(1分)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1分)。
5.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1分)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1分),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1分)。
6.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2分),一般地说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1分)。
7.纵舌:舌伸长于口外,内收困难(2分),或不能回缩(1分)。
8.结脉:脉来缓慢而时一止(1分),止无定数(2分)。
9.太阳中风:风邪袭于肌表,营卫不和(2分),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1分)。
10.热因热用: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2分),适用于内真寒外假热的证候(1分)。
二、填空题:
1.《黄帝内经》《脉经》 2.阳中之阳阴中之阳 3.心、肾
4.皮毛 5.口唇 6.胆小肠 7.营养作用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8.手太阴肺足阳明胃 9.胞中总督一身阳经 10.火热邪气暑邪
11.水饮证瘀血证 12.风证痛证 13.浮数浮紧 14.舌红少苔细数
15.调整阴阳治病求本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5.D 6.B 7.A 8.B 9.B
10.A 11.D 12.B 13.C 14.D 15.C 16.D 17.B
18.C 19.D 20.C

转贴于 265考试网 http://www.265ks.com

 四、多项选择题:
1.ABD 2.ABD 3.ABD 4.AC 5.ABCD 6.ABCD
五、问答题:
1.答: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虽然由脾胃来完成,而脾胃之气的升降,靠肝主疏泄的调节作用(3分)。同时肝分泌胆汁,排泄胆汁,亦有助于消化作用。(3分)脾主运行,能运化水谷。饮食入胃后,虽然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消化,但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作用,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布散全身。所以,人体的消化功能与肝脾有关(6分)。
2.答:面色赤为热证,如满面通红为实热证(4分);两颧潮红为虚热证(4分);面红如妆,多为虚阳外越的真寒假热证(4分)。
3.答:肾气不固和肾不纳气均为肾气虚,共同症状是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舌淡苔白,脉沉弱(4分)。肾气不固因肾气虚而不能固摄,故有膀胱不约的尿频而清,夜尿频多,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小便失禁等(2分)。或有精关不固的滑精,早泄,妇女带下清稀,或胎动易滑等症(2分)。肾不纳气则摄纳无权而见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等症(4分)。
4.答: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4分)。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为因地制宜(4分)。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做因人制宜(4分)。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学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