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校友们都亲切地把斯坦福大学叫做“农潮。斯坦福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植根在“硅谷”肥沃的土壤里,生产的是企业家。然而,就连那些想去较为传统的机构──如投资银行和管理咨询公司等──的MBA们也说,他们在离开斯坦福大学时浑身充满了创新精神。
这种创新精神有一部分来自斯坦福大学灵活多样的MBA教学结构本身,它允许学生自己安排完成学业。这一方式很适合来自香港的薇安·崔(VivianTsui)的心意,她说:“我选择了斯坦福,是因为学校的教学不那么传统,我可以更多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来斯坦福读书之前,崔在波士顿咨询集团公司(BostonConsultingGroup)工作;如今,她在俄亥俄州的铁姆肯公司(TimkenCo.)工作,正积极开发一个名叫“全球管理强化体验”的项目(GlobalManagementImmersionExperience,GMIX)。参加该项目的学生要听一门有关中国的管理问题的课程,然后在暑假去香港和中国大陆呆四个星期,为一些中国和跨国公司做咨询。
这个项目仅仅是斯坦福工商管理研究生院试图使教学规划国际化的做法之一。这所每年送走360名MBA毕业生的商学院还开办了一个全球管理证书班──尽管学生们抱怨说这还不够──并且打算在学生进校第一年开一个有关国际管理的必修课。学院的MBA课程是通过集体合作项目、讲课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来完成的,课上使用的材料30%取自国外。在课堂讨论中,美国之所以不能成为主要的话题,恰恰是因为学院里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十分之三的学生来自国外,其中又有30%来自太平洋沿岸地区或印度。
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可以去欣赏脚下美丽的旧金山湾区,还可以在校内打打高尔夫球,或者去逛逛旧金山。有些人就喜欢待在校园里,那里有看上去像是无边无际的棕榈树林。
斯坦福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本身只占了两幢楼──一座为教师办公室的新教学楼和一座建于70年代的旧楼,里面有教室、计算机房和职业训练中心。为了适合加州的文化氛围,职业训练中心里有几间更衣室,便于穿短裤去上课的学生换上正式的服装参加面试。过一个楼区便是住着200位MBA学生的漂亮的施瓦布宿舍大楼,它去年才投入使用,造价为3,200万美元。在这个校中之校里,学生们说你根本料想不到会遇见什么人。现在在旧金山的卡尼咨询公司(A.T.Kearney)工作的印度学生迪尼希·萨瓦尔(DineshSawal)说:“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我刚来学校一个星期就能和我景仰已久的名人安迪·葛鲁夫(AndyGrove)聊天,我告诉他说,他的人生之路是如何如何鼓舞了我。”摘至(财富中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