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林斯顿大学初名为纽泽西学院(the College of New Jersey),1746年设立于伊利莎白(Elizabeth),是英格兰北美四大学院之一(四大学院按成立先后分别是哈佛、威廉玛利、 耶鲁及纽泽西学院)。1747年学院迁至纽渥克(Newark),1756年方迁至普林斯顿,而后于1896年正式将学校更名为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就如同其他英格兰在北美殖民地上的学校一样,普林斯顿保有浓厚的欧式教育学风。她强调训练学生具有人文及科学的综合素养,以期通过其特有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本州及教会引以为荣的学者。这项传统至今仍是校方强调的重点,但彰显宗教的意味已不复见。因为受到欧洲殖民以及独立战争两段历史的冲击,普林斯顿的学风更具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风格。
这种风格一览无遗地展现在2000英亩的校园建筑中。不论是哥德式的校舍,还是当代名家设计的建筑,皆是访者驻足的焦点,从而使校园宛如一座活生生的建筑博物馆。
|
“袖珍”普林斯顿
在美国数以千计的大学里面,就学生数目来看,普林斯顿大学可以说是一所“袖珍型”的大学。但是在国际学界,普林斯顿却具有崇高的地位,富家子弟固然以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为荣,家境困难的学生得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人们也都会刮目相看。
中国的“袖珍型”大学通常不甘寂寞,纷纷要为创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因此不断地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创建二级学院,或者与其他院校合并以扩大学校规模。结果不但教室、食堂、宿舍告急,而且师资力量也远远不足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大学纷纷合并的结果是不断诞生出拥有几万学生的学校“航母”。但是,大并不等于强,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合并只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浮躁心态和盲目跟风的作法。普林斯顿、加州理工学院这两所大学,都是学科门类并不齐全,迄今学生人口只有几千人的“袖珍学校”,却像一颗颗宝石,闪耀出璀璨的光芒,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有人说,普林斯顿像是一个不求大、不求多元化,专注于把自己做强的公司。与此相反,相当一部分中国大学盲目追求多元化、规模经济,而没有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将大学比作公司的说法不很确切,但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普林斯顿确实有许多值得国内大学学习、借鉴的地方。虽然普林斯顿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多元化”的举措,但是她却一直保持着适当的规模,并同时保证了多个系的教学、学术水平名列世界前列。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林斯顿既不是仅仅专注于某个学科或领域的“一枝独秀”,也不是放弃专长,纯粹鼓励“百花齐放”,而是在成功保证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扩大教育科研范围,从而形成“红花绿叶”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欣欣向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