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危机期间以及之后,中国面临的挑战实际主要不是在金融层面上,而是在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上。具体而言,过度依赖外部需求、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恐怕不能持续下去了。在这个时候,只有扩张性宏观政策是不够的,而要转换经济增长模式,要从出口和投资转换到消费。从经济结构上讲,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转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
要转向消费,怎么转?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是无能为力的。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是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就增加开支,但中国的问题不是政府增加开支所能解决的,而是要刺激民间消费,让老百姓增加开支。
想让老百姓花钱消费,首先要让老百姓有更高的收入,政策建议是减少税收,为企业减税,为居民减税,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钱用在消费上。
其次,要改善收入的分配,增加民众的资产和收入。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提出一个很好的方向,“增加居民的资产性收入”,这个我非常赞成。增加居民的资产性收入,首先要增加居民的资产;要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首先要增加5亿农民的资产。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比如延长土地承包期,这是一项非常好的土地制度改革,但延长承包期还不够,农民还不能拥有土地资产,要进一步为农民落实土地权利。
第三,想刺激消费,就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如果增加开支,不要再去修路架桥,而应花钱充实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放心消费。
靠居民消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马上就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消费的增长不可能像投资一样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收入的制约,不可能像固定资产投资一样每年增长20%。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居民消费的平均增长率大概在10%~12%,比固定资产投资20%多的增长率差了一半。所以如果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GDP增长率就不可避免地要降低。GDP一旦降低,中国经济进入到中度增长的时代,就业问题就难以解决。但是为什么我们GDP增长10%以下似乎就过不了日子了,好像就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了,而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2%到3%的GDP增长就能保证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结构的长期失衡。长期依赖投资和外部市场,使我们的产业过分集中在制造业上,而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的能力比较低。中国的制造业现在占GDP的50%以上,但是带来的就业只占劳动人口的25%。所以尽快把经济增长模式从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是我们面临的另一挑战。
依靠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也许不需要10%,5%的GDP增长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社会稳定。
解除管制,发展服务业
国内最近宏观经济政策有很多新的措施出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际都在放松。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采取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必要的,但是仅仅依靠刺激性的宏观政策,解决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要靠进一步的经济改革。从投资到消费,要靠体制改革。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更要靠体制改革。
我们的服务业为什么落后?作茧自缚、过度管制。国内重要的服务业从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娱乐,无不处于政府的严格管制之下,准入壁垒高耸,资源无法自由流入。金融服务的政府管制程度之严厉,应该是世界之最。最近有政府部门讲,“中国要以加强监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政府管制已经登峰造极,无法再加强了。现在企业发股票要审批,发债券要拿额度,发基金要有通行证,金融机构开一个营业部、开一个储蓄所,也要上报审批。银行、保险公司、券商的风险管理、高管的任命等,都要批。再怎么加强监管呢?
事实上,过度的管制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如果放松管制,就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现在80%多的中小企业没有金融服务,5亿农民也基本没有金融服务,都是过度管制惹的祸。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一定要放松和解除管制。
在英文语境中,“管制”和“监管”是两个不同的词,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是management,另一个是regulation,监管的原意是合规性操作,没有任何管理的意思。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大家都在检讨监管上的疏漏,确实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比如投资银行要不要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冲基金要不要有基本的信息披露和基本的监管。但在国内,问题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是以监管为名,行管制之实。为了使资源在各个部门中更加自由流动,使资源更加自由地从制造业流入服务业,就要解除管制。如果不能在这个时候解除管制,势必给中国经济的转型造成困难。
这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我认为是“U”形的。所谓“U”形,就是经济可能在底部停留相当长的时间,然后再上来。在“U”形的底部停多长时间,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速度。经济改革推出越快,解除管制越彻底,在“U”形底部的时间就越短。如果改革落后,势必要拉长调整期。
但为什么是“U”形而不是“L”形?因为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日本到现在还是“L”形,欧美可能是“V”形,而中国是“U”形。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先要过好当前的转型这一关。转型这一关过得好,我们可以看到下一轮经济增长的轮廓:增长率不会太高,因为是靠消费拉动的,但增长是可持续的,并且实现充分就业,因为服务业创造了足够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