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如何刺激国内消费从而扩大内需成为市场的关注点。近日,有消息称,一份旨在扩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国内消费的方案正由国家发改委紧张起草。日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可能性不大,但却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措施刺激消费,从而扩大内需。
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不大可能
市场传言,相关方案涉及调高个税起征点、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建立对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等数个领域。
目前,刺激消费的政策正在陆续出台。日前,国家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的水平按照当地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11月20日,国家发改委称,相关部门正在考虑适当降低成品油价格,并同步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撤销政府还贷二级以下公路收费站点,实施燃油税费改革等。
“在扩大内需时,消费和财政投资两手都要准备。”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了靠投资大的项目拉动就业、刺激经济外,也要加大对民生方面的投资,提高个体收入,扩大个体消费。这既能稳定社会,又可以提振消费者的信心,对经济局面的好转也有一定的作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11月17日曾发出通知说,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实际,近期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强调要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因此对于“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的说法,很多专家认为不大可能。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认为提高社会工资可能要暂缓。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担心相关调整会在政策上出现前后矛盾。
“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刺激消费可能性不大。”曹建海认为,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获利很难,生存已受到影响。目前,国家正通过减税、扩大贷款、提供市场等努力保护中小企业,使它们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