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债的概述基本要求:了解:债的概念和特征、债的要素及其特点。理解:债的发生原因,债的分类及其意义。熟悉并能够运用:合同的概念及分类。
考试内容:第一节债的概念和要素债的概念和特征债的要素(债的主体债的内容债的客体)
第二节债的发生合同(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合同的分类)单方允诺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缔约过失其他原因
第三节债的分类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 主债与从债财物之债与劳务之债
第十四章债的履行基本要求:熟悉并能够运用:债的履行的基本规则、债的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的主要表现及其法律后果。
考试内容:第一节债的履行规则履行主体履行标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履行费用第二节债的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履行不能拒绝履行迟延履行瑕疵履行加害给付
第十五章债的保全和担保基本要求:了解:债的保全的概念及其意义,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债的担保的概念和种类。熟悉并能够运用: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行使规则及其效力,保证、定金的成立和效力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债的保全债的保全的概念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 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 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 力) 债权人撤销权(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 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效力)
第二节债的担保债的担保的概念和种类保证(保证的概念和种类保证的设立 保证期间保证的效力 无效保证及其法律后果 保证责任的免 除) 定金(定金的概念和种类 定金的成立 定金的效力)
第十六章债的移转和消灭
基本要求: 了解:债的移转的概念。熟悉并能够运用:债权让与、债务承担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债的各种消灭事由的构成及其效力。
考试内容:第一节债的移转债的移转的概念债权让与(债权让与的概念 债权让与的要件债权让与的效力) 债务承担(债务承担的概念和种类债务承担的要件债务承担的效力) 债的概括承受(合同承受企业合并)
第二节债的消灭债的消灭的概念清偿(清偿的概念代为清偿清偿费用) 抵销 (抵销的概念法定抵销的要件抵销的方法抵销的效力) 提存 (提存的概念提存的事由 提存的标的 提存的方法 提存的效 力) 免除(免除的概念 免除的方法 免除的效力) 混同(混同 的概念 混同的成立混同的效力)
第十七章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基本要求:熟悉并能够运用:合同订立(要约与承诺)的规则及合同成立的标准,格式条款的含义及其特殊效力规则和解释规则,合同解释的原则与方法,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顺序履行抗辩权的内涵及其成立条件和效力。
考试内容:第一节合同订立的程序 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要约的概念 要约的要件 要约邀请要约 的效力 要约的撤回和撤销 要约的失效 承诺的概念和要件 承诺的效力 承诺的撤回和迟延) 合同的特殊订立方式(悬赏广告 招标投标拍卖) 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格式条款合同(格式条款的概念格式条款的订立规则 格式条款的无效)
第二节合同的内容和解释合同的内容(必要条款 一般条款) 合同的解释(合同解释的方法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
第三节 双务合同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 条件当事人一方违约与同时履行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 权的概念不安抗辩权成立的条件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 不安抗辩 权的效力) 顺序履行抗辩权(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顺序履行抗 辩权的成立要件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第十八章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基本要求:了解: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的含义。熟悉并能够运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的条件及其效力。考试内容:第一节合同的变更合同变更的概念合同变更的条件合同变更的效力第二节合同的解除合同解除的概念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解除的程序合同解除的 效力第十九章合同责任基本要求: 了解:违约行为的形态。熟悉并能够运用: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各种违约责任形式的适用条件及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规则、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和赔偿范围。
考试内容:第一节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违约行为的形态违约的免责事由(不可抗力 免责条款) 违约责任的形 式(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 赔偿损失 违约金定金责任)
第二节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第二十章转移财产权利的合同基本要求:了解: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特征。熟悉并能够运用:上述各种合同当事人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及其相关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买卖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出卖人的主要义务买受人的主要义务) 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和风险责任负担及孳息归属(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 标的物的风险责任承担 孳息归属) 特种买卖合同(分期付款买卖样品买卖试用买卖 拍卖) 房屋买卖合同
第二节赠与合同赠与合同的概念和特征赠与合同的效力(赠与人的义务受赠人 权利义务) 赠与合同的终止
第三节借款合同借款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借款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贷款人的权利义务借款人的权利义务) 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
第四节租赁合同租赁合同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租赁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租赁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出租人的义务承租人的义务承租人的转租权买卖不破租赁)
第五节 融资租赁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的概念和特征融资租赁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出卖人的义务出租人的义务承租人的义务)融资租赁合同期 间届满后租赁物的归属
第二十一章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
基本要求:了解: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特征。熟悉并能够运用:上述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其相关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承揽合同承揽合同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承揽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承揽人的义务定作人的义务) 承揽合同的终止
第二节 建设工程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主要条款(勘察、设计合同的订立施工、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订立 分承包的禁止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条款) 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发包人的主要义务承包人的主要义务)
第二十二章提供劳务的合同基本要求:了解:运输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的法律特征。熟悉并能够运用:上述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其相关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运输合同运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客运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客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旅客的义务承运人的义务) 货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托运人的主要义务 承运人的主要义务 收货人的主要 义务) 多式联运合同的特殊规则
第二节保管合同保管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保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管人的 主要义务寄存人的主要义务)
第三节委托合同委托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委托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受托人的 主要义务委托人的主要义务) 委托合同的终止
第四节行纪合同行纪合同的概念和特征行纪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行纪人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委托人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第五节 居间合同居间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居间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居问人的 主要义务委托人的主要义务)
第二十三章技术合同基本要求:了解:技术合同的概念、特征。熟悉并能够运用:技术合同的一般规则及各种技术合同的特有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技术合同概述技术合同的概念和特征技术合同的订立和主要内容(技术合同的订立技术合同的主要内容) 技术合同的价款、报酬和使用费的支付技术合同成果的权利归属和风险负担(成果归属 开发风险的 负担) 技术合同无效的特殊规定
第二节技术开发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委托开发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三节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转让合同的概念和特征技术转让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第四节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概念和特征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四章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基本要求:熟悉并能够运用: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以及不当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
考试内容:第一节不当得利不当得利的概念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 没有法律上的根 据) 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给付型不当得利 非给付型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恶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第二节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的概念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管理他人事务为他人利 益的意思无法律上的原因) 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管理人的义务管理人的权利 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章著作权基本要求: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和范围。熟悉并能够运用:著作权客体、主体、内容、限制、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规定及邻接权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原理和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知识产权的范围
第二节著作权的客体作品的概念作品的种类著作权法不予保护的对象
第三节 著作权的主体一般意义上的著作权主体(作者 继受人 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演绎作品的概念 演绎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人(合作作品的概念合作作品著作权的归 属及行使) 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汇编作品的概念 汇编作品著作 权的归属及行使) 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职 务作品的概念职务作品的种类及著作权归属)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人原件所有权转移的作品著作权归属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权归属
第四节 著作权的内容著作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财产权(使用权许可使用权转让权获得报酬权)
第五节著作权的限制合理使用(合理使用的概念合理使用的情形) 法定许可使用老作权的保护期限
第六节邻接权邻接权的概念出版者的权利(出版者的权利内容 出版者的主要 义务) 表演者的权利(表演者权的主体和客体表演者的权利内容 表演者的主要义务) 录制者的权利(录制者权的主体和客体 录 制者的权利和义务) 播放者的权利(播放者权的主体和客体播放 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节著作权侵权行为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承担民事责任的著作权侵权行为承担综 合法律责任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第八节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软件著作权的客体和主体(软件著作权的客体 软件著作权人及其权利归属)软件著作权的内容(软件著作人身权 软件著作财产 权) 软件著作权的期限和限制(软件著作权的期限 软件著作权的 限制) 软件登记侵犯软件著作权行为及法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 的侵权行为承担综合法律责任的侵权行为 软件复制品有关主体 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章专利权基本要求:熟悉并能够运用:专利权主体、专利权客体、专利权的授予条件和程序、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专利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的基本原理和规定。
考试内容:第一节专利权的主体发明人或设计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单位受让人外国人第二节专利权的客体发明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法不予保护的对象
第三节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条件(新颖性创造性 实用性) 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新颖性 实用性 富有美感 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第四节 授予专利权的程序专利的申请(专利申请的原则 专利申请文件 专利申请日) 专利申请的审批(发明专利的审批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 专利的复审和无效宣告(专利复审 专利的无效宣告)
第五节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 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 实施许可权转让权标示权) 专 利权人的义务专利权的期限 专利权的限制(强制许可不视为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第六节 专利侵权行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专利侵权行为(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第二十七章商标权
基本要求:了解:商标的概念和种类。熟悉并能够运用:商标权的取得、商标权的内容、商标权的消灭、商标侵权行为及驰名商标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规定。
考试内容:第一节商标概述商标的概念商标的种类(平面商标和立体商标 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
第二节 商标权的取得取得商标权的途径商标注册的原则(申请在先原则 自愿注册原 则) 商标注册的条件(申请人的条件 商标构成的条件) 商标注册程序(申请的代理注册申请 审查和核准)
第三节 商标权的内容专用权许可权转让权续展权标示权禁止权
第四节商标权的消灭注册商标的注销注册商标的撤销(注册无效的撤销 违法使用商标的撤销)第五节 商标侵权行为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商标的合理使用
第六节驰名商标的保护驰名商标的概念驰名商标的认定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
第二十八章婚姻家庭
基本要求: 了解:结婚的概念和条件。熟悉并能够运用:事实婚姻、非法同居、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的含义和相关规则,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的相关规则及离婚的法律后果,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内容及收养的基本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结婚 结婚的概念和特征结婚的条件(结婚的法定条件结婚的禁止条 件) 结婚登记机关和程序 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关系(事实婚姻 非法同居关系事实婚姻关系和非法同居关系的处理) 无效婚姻 (无效婚姻的概念和范围确认婚姻无效的程序 无效婚姻的法律 后果) 可撤销婚姻(可撤销婚姻的概念请求撤销的程序 行使撤销权的法定期间)第二节 离婚 协议离婚(协议离婚的概念和条件协议离婚的主管机关和程序离婚登记的撤销)诉讼离婚(诉讼离婚中的两项特殊保护诉讼离婚的法律原则) 离婚的法律后果(离婚时的财产处理 离婚时的债 务清偿离婚时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 离婚后的手女抚养) 探望权(探望权的概念与主体 探望权的行使 探望权的中止探望权的恢复行使) 离婚诉讼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及其行使条件(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过错的内容承担责任的内容)
第三节 夫妻关系夫妻人身关系夫妻财产关系(法定夫妻财产制 约定夫妻财产制)第四节父母子女关系 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婚生父母子女关系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继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收养关系的成立收养 的法律效力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二十九章继承概述基本要求:了解:继承权的概念和特征。熟悉并能够运用:继承权的取得、放弃、丧失的一般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继承与继承权继承的概念继承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继承权的取得、放弃、丧失和保护继承权的取得继承权的放弃继承权的丧失继承权的保护
第三十章法定继承基本要求: 了解: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定继承的适用条件、继承人范围与顺序、代位继承及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的相关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法定继承概述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的顺序
第三节代位继承代位继承的概念代位继承的条件
第四节 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酌情分配遗产问题
第三十一章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基本要求:了解:遗嘱继承的概念和适用条件。熟悉并能够运用:遗嘱的形式要件及其效力规则,遗赠及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特征及其效力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遗嘱继承概述遗嘱继承的概念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
第二节 遗嘱遗嘱的概念和特征遗嘱的形式(公证遗嘱 自书遗嘱 代书遗嘱 录音遗嘱口头遗嘱) 遗嘱的效力(遗嘱的有效 遗嘱的无效) 遗嘱的变更和撤销(遗嘱变更、撤销的明示方式 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推定方式) 遗嘱的执行(遗嘱执行人的种类 遗嘱执行人的职责对附有义务的遗嘱的执行)
第三节遗赠遗赠的概念和特征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遗赠的有效条件遗赠的执行第四节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和特征遗赠扶养协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受扶养人的权利和义务扶养人的权利和义务) 遗赠扶养协议的 解除
第三十二章遗产的处理
基本要求:了解:遗产的法律特征、范围及其认定规则。熟悉并能够运用:继承的开始及遗产分割和债务清偿的基本规则,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确定与处理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继承的开始继承开始的时间继承开始的地点 继承的通知和遗产的保管(继承的通知遗产的保管)
第二节遗产遗产的概念和法律特征遗产的范围认定遗产应注意的问题(被继承人的遗产与共有财产的区别 被继承人的遗产与保险金、抚恤金的区别)
第三节遗产的分割和债务清偿遗产分割被继承人的债务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确定 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原则)
第四节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概念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确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处理
第三十三章人身权基本要求:了解:人身权的概念。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种人格权、身份权的法律特征及其保护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人格权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人格权的概念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的 概念一般人格权的特征) 具体人格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与名称权名誉权 肖像权隐私权荣誉权)
第二节 身份权身份权的概念亲权(亲权的概念 亲权的内容) 配偶权(配偶权 的概念配偶权的内容) 亲属权(亲属权的概念 亲属权的内容侵害亲属权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四章侵权行为基本要求:了解: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分类。熟悉并能够运用: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及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的法律特征及各种特殊侵权行为的特性,侵权责任的方式及其适用规则,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以及责任竞合规则,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原理与规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侵权行为概述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侵权行为的概念侵权行为的特征) 侵权行为的分类(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 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 侵权行为积极的侵权行为与消极的侵权行为)
第二节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侵权归责原则的概念 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 原则
第三节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行为的违法性 损害事实的存在 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第四节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加害行为(共同加害行为的概念 共同加害行为的特征) 共同危险行为(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共同危险行为的特征)
第五节特殊侵权行为职务侵权行为雇佣活动或雇佣关系中的侵权行为 帮工活动中的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建筑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中的侵权行为
第六节侵权责任侵权责任的概念、方式与适用(侵权责任的概念侵权责任的方式侵权责任的适用)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正当理由 外来原因) 侵权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的竞合(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的竞合)人身损害赔偿(物质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86年4 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1988年4月2日发布施行) 法(办)发[1988]6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1次会议通过2001年 3月8日公布 自2001年3月lO日起施行) 法释[2001]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2003年 12月26日公布 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3]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3 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2号公布 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9年3 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1999年 12月19日公布 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法释[1999]19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7次会议通过) 法释 [2003]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04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7次会议通过2004年 10月25日公布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4]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4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2004 年12月16日公布 自2005年1月l曰起施行) 法释[2004]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 过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 自1995年10 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2000年 12月8日公布 自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 法释[2000]4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2002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9号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下问题的解释 (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 2002 年10月12日公布 自2002年10月15日起施行) 法释[2002]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0 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6号公布 根据2002年 12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十规定 (2001年6月19曰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0次会议通过.2001年 6月22日公布 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1]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2002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8号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2年10月12曰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2002 年10月12日公布 自2002年10月16日起施行) 法释[2002]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 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2次会议通过2001 年12月25日公布 自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 法释[2001]30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2003年 12月25日公布 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3]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85年4 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公布 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题的意见 (1985年9月11日) 法(民)发[1985]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