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09考研政治冲刺必杀技:《毛概》考点预测(2)

09考研政治冲刺必杀技:《毛概》考点预测(2)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1-22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1)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近代中国实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认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矛盾,又有外部的矛盾;既有对立阶级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在这众多的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中国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是近代中国的基本任务。

  (3)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使中国实际上丧失了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并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著的优势。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外国资本、官僚买办资本和封建势力的排挤和阻挠,同时与它们又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力量很软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四,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对的势力。

  第五,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加上地域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造成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所罕见的。

  上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考点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且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任务。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 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二者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和地位,解决生产关系问题,从而解放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目的。

  考点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

  首先,中国革命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是近代中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逼出来的。

  其次,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考点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1) 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不可抹煞。

  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二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也有力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统治,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革命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使反动统治的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2)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客观方面看,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从主观方面看,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它没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能发动广大的农民参加革命;没能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最终导致失败。

  (3)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考点5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

  (2)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不断壮大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

  (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

  (4)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考点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②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④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党的成立。

  (2)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①使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②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③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④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连接并成为其中一部分。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考点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有一个历史形成过程。

  (1)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由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等缺乏明确认识,还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重要性。

  (2) 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但仍不懂得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3) 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但由于陈独秀主张“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只能以资产阶级为主体,革命胜利后先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然后无产阶级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党的三大并没有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4) 中共四大队历史功绩是,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但由于受“无产阶级天然领导权”观点的影响,党的四大对如何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没有做出具体回答,对政权和武装的极端重要性仍缺乏足够认识。

  (5)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成功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正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又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为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这种“左”的观点显然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6)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对革命的经验教训做了科学总结,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等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

  (7)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做了进一步概括,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48年4月,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做了完整概括:“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考点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取消帝国主义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腐朽的上层建筑,从而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前提。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体现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从而使我们党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09考研政治冲刺必杀技:《毛概》考点预测(2)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